奇书网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九十章 童贯的权力有多大?

第九十章 童贯的权力有多大?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处理s私文件时出错

    宇文虚中乘着这个机会给众人介绍大宋将门和将门世家镇戍边关的事。

    折家将李虎没有听说过,除了折赛花外,他对折家将一无所知,现在听宇文虚中娓娓道来,他才知道在大宋朝,折家将才是真正的将门豪族,传世数百年而不衰,杨家将和折家将相比起来,无论是历史、声名还是战绩,都要逊色很多。

    大宋立国一百六十多年了,很多将门传承三代而衰,而保持数世鼎盛的在陕西四路的有种家、姚家、高家、王家和刘家,而河东路的则有折家、杨家和曹家。这些将门世家世镇边关,东抗契丹,西御党项,控扼西北,为戍卫大宋西北两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想到杨家将的强悍,想到还有比杨家将更厉害的折家将,李虎心里有些激动,愈发坚定了向大宋求援的念头。

    这次大战不同于以往的历次战斗。在义军过去的战斗中,常常以少胜多,出奇制胜,而且基本上是在野外作战。成州大战的时候,义军面对十万辽军,和金军联手作战。平州大战,辽军虽然有二十多万,但五路进军,给了义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这次三十万金军抱成一团,直扑大同,迫使义军不得不正面防御,虽然义军和辽军联手,但兵力上处于劣势。

    这种仗拼的是实力,是消耗,义军实力不如金军,对等消耗的情况下义军就完了,如果后撤恒山或者太行山,等于把大同和山后九州全部送给了金人,也等于把代北送给了金人,那么义军如何生存?

    为了生存,义军需要大同,需要山后九州,更需要代北,所以这一仗只能赢不能输。所以取胜的唯一办法就是向大宋求援,请大宋派兵,联手抗金。

    生存是第一目标,在生存都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再谈其它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dao.他妈的如果义军守住了大同,击退了金军。生存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个人翻脸的速度比狂风暴雨还快,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盟约承诺对于他来说就是废纸,就是谎言。大同守住了,金军退了,李虎肯定会想方设法把宋军赶走。继续干自己的一套,他才不会听大宋地摆布。

    另外,李虎需要营造一个危急局面来做为自己投奔大宋的理由。那些反对投奔大宋的将帅和官员们如果不是刀架在脖子上,自身利益保不住了,他们是不会同意投奔大宋的,而眼前这个局面正好可以帮助李虎解决难题。

    李虎和帅府的意见统一了,接下来的问题就好办了,李虎可以一面借助形势说服那些反对投奔大宋地将帅们正视现实,接受自己的投宋主张,一面派人去汴京请求大宋皇帝的援助。

    李纲离开大同之前,曾建议李虎派人去汴京。但因为军情太紧张,这件事被推迟了,现在战局有了新的不利于义军的变化,赴京求援之事已经势在必行,但是,大同距离汴京大约两千里,来回一趟至少要两个月,即使汴京同意出兵支援,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把皇帝的圣旨送到河东路。晋军赶赴大同至少也是五十天之后的事了,而就目前的战局来说,这个时间太长了,两个月后,即使义军地军队还能支撑,但钱粮武器肯定消耗殆尽,义军还是无力坚持。

    “能不能请太师相助?”李虎问宇文虚中道。“太师是河东、河北两路宣抚使。北伐军统帅。全权指挥宋军收复燕云十六州。山后战场也在他地指挥范围内。他有权下令晋军进入大同。也有权给我调拨钱粮武器。假如太师愿意帮忙。那问题马上就能解决。”

    太师就是童贯。去年八月童贯平定方腊之后。拜封为太师。十月领陕西、两河宣抚使。统一筹划北伐。今年三月。领河东、河北宣抚使。主持北伐。皇帝把陕西军事交给了别人。让童贯一心一意率军攻打幽燕。

    现在童贯地宣抚司在河北雄州(今河北雄县)。他通过宇文虚中和大同地李虎保持联系。董耘来大同地时候。曾和李虎约定。双方互相通报军情。每日必有书信往来。李虎和童贯常常亲自写信。一来二往。李虎对他地印象大为改观。

    李虎对童贯地印象都是来自《水浒传》。还有一部分来自老爹地故事。印象中童贯就是一个得宠地内宦。是个奸臣。是个坏人。大宋地败亡和他有莫大地关系。但随着书信往来。李虎从中发现这位主持西北军事长达十几年地老人有着一腔令人敬佩地热血。他渴望收复燕云故土。渴望收复西陲大漠。渴望在有生之年为大宋开疆拓土。渴望建立万世功名流芳千古。

    但这位老人是内宦。是近侍。是皇帝地宠臣。如果没有皇帝地信任。他就一无所有。所以无论在西北战场上。还是在汴京朝堂上。他对皇帝都是惟命是从。他要为生存而战斗。凡是危害他或者可能危害他地对手。他都予以毫不留情地打击。他甚至曾经联合其它内宦宠臣把蔡京赶出了朝堂。

    斗争无处不在。朝堂上。大西北。军队里。到处都是斗争。十几年来。这位老人耗尽心血。和敌人斗。和自己人斗。斗得白发苍苍。行将朽木。他六十多岁了。时日无多。所以这次北伐是这位老人实现自己理想地最后一次机会。为此他倾尽心血。他甚至对年轻地李虎都很客气。他地目地就是一个。在死去之前。收复故土。

    最新地军情送到河北宣抚司需要一段时间,但显而易见,因为金军大举入侵,山后岌岌可危,山后若失,而幽燕又未下,北伐前景可想而知。准备了七八年的北伐大计可能就此失败,所以李虎认为,童贯一定会鼎力相助。

    “使相对大宋的事还不是很清楚。”宇文虚中笑道,“太师若想调兵进入大同,必须征得皇帝的同意,至于钱粮武器。太师更没有权力调拨。”

    李虎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太师不是两河宣抚使吗?他主掌北伐,怎么可能无权调兵调粮?”

    “使相,调兵调粮,不在宣抚使的职权范围内。”

    宇文虚中随即给李虎解释宣抚使的职权。

    宣抚使沿袭唐代旧制,过去是朝廷临时派到地方主持赈灾、安抚民众的使臣,事毕即撤。后来因为与西夏连年作战,前线军政权力需要集中以方便作战,宣抚使地职权发生了变化。由安抚百姓的临时使臣演变为指挥地区军事作战地军政首脑。因为职权较大,担任这一职位地官员多为朝廷副宰相、枢密副使等宰执大臣也就是说,宣抚使是地区军政长官。其权力主要是战场指挥权。按正常理解,军政长官应该是独揽地区军政财监大权的唯一首脑,但在大宋不是这样。

    大宋地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县为一级,府、州、军、监为一级,在府州军监上面就是“路”,比如河东路,“路”一级地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

    监司包括漕司。就是转运司,长官称转运使,负责一路的财赋和监察;宪司,也就是提点刑狱司,负责一路刑狱;仓司就是提举常平司,负责一路的仓储。宪司和仓司也有监察责任,因而路一级可视为监察区。

    帅司,又叫安抚司,或者叫经略安抚司。长官为安抚使。安抚使照例兼任禁军军区的马步军都总管等军事职官,同时兼任某州、某府的地方官知州或知府。因此,安抚司下面设有管军事的幕职官,管地方事务的曹掾官。

    安抚使兼禁军首领,又兼地方长官,权限较宽,为防止安抚使权力过重造成危害,因而安抚使要受路一级监司的监察,同时要受到下属的“走马承受”地监视。“走马承受”可直接向朝廷汇报安抚使的情况。

    由于路一级的军、政、财、监四权分散。无统辖各权地职官,没有一个首脑。所以大宋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官员始终没有正式形成三级制。比如河北,它设了东西两路转运使,但它又同时设了四路帅司,所以在大宋还有转运路和安抚路之分。

    以童贯为例,他是河东、河北宣抚使,在军事上,河东、河北的帅司都要受他节制。河东有一路经略安抚司,河北有四路经略安抚司,这五路经略安抚使统领的禁军都归童贯指挥,各府、州、军的厢军也归童贯指挥,但他只有战场指挥权,调兵权归枢密院。枢密院下命令,然后皇帝下旨,这兵才能调给前线统帅,也就是所谓的率臣。

    所以,童贯既没有调兵的权力,更没有调粮的权力,向童贯求援,根本没有作用,必须到汴京向皇帝和朝廷求援。

    李虎听明白了,这大宋的皇帝为了防止地方大臣权力过于集中,形成割据,所以想办法分散权力,把权力都集中到中枢和他自己手上了。

    地方大臣权力小,尤其是率臣,因为军权受到钳制,又没有财权,你想割据,想造反,比登天还难,但反过来,这也严重制约了前线军队统帅临阵应变地能力,像童贯这样的宰执大臣,身为北伐军统帅,竟然没有调兵权,也没有调拨钱粮的权力,事事都要请示朝廷和皇帝,那还打什么仗?李虎叹了口气,望着黄涉单薄的身躯,苦笑道:“你日夜兼程,飞赴汴京,身体撑得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