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穿成女屠夫后,全村去逃荒 > 第793章 元宵节晚饭

第793章 元宵节晚饭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等晚上的时候,大餐正式开始,一头大肥猪,煮饭婆子浑身解数,势把煮出花样,让每个村民能吃饱。

    其实怎么煮,来来去去也就那几样。

    几大锅骨头汤,几大锅爆炒肉,加一大锅大白菜,还做了粗面馍馍。

    乡亲们井然有序地排着队打饭。

    男人吃多些,妇女小娃子吃少些,根据体力劳动来分配,煮饭婆子早就有经验了。

    程顾卿喝了一大海碗骨头汤,整个人暖烘烘的。

    这种日子才是日子,不用担惊受怕,又有亲人陪伴,又能跟父老乡亲吹牛,这样的日子才是正常人的日子。

    村长感叹地说:“可惜衙门的那几个人回不来,他们可忙了。”

    村长也想在上元县的大孙子徐秀才。

    这些日子就是过年前去了一趟县城探望孙子,之后就再也没见过了。

    衙门很忙,村长除了吩咐孙媳妇好好照顾,其他也做不了什么。

    旭哥儿好不容易在衙门站稳脚跟,对徐家村来说是好事。

    七叔公点头附和:“没办法了,衙门那么忙,总不能喊他们回来,听说县令大人也没休沐,难民多了,活计就多了。”

    上次七叔公也去了一趟上元县,别看一把年纪,走起路来虎虎生威。

    他家的曾孙徐福亮也是四个衙役之一。

    七叔公跟着村长去上元县一方面探望曾孙,一方面向徐秀才了解县里的情况。

    徐斗头拍了拍胸膛,庆幸地说:“幸好俺们逃难逃得快,来上元县来得早,才能那么快就分到地方落户,哎,迟来的难民就不怎么好了,想做泥腿子都难了。”

    徐斗头也是听别的村里人说,后来的难民汉子会被选中去当兵。

    哎,要是当兵,当初干啥子还那么辛苦逃过来。

    留在老家是死,当兵也很大可能是死,不如好好留在老家,不用那么折腾。

    幸好他们徐家村当初收到消息就立即逃跑,不拖泥带水,如今才平安到达上元县,总算有些安稳的日子。

    这些天虽然天天忙,也辛苦,但日子有奔头,徐斗头可安心了,不用漂泊的日子实在太舒坦了。

    徐长林叹了一口气说:“旭哥儿是不是说还有难民继续南下,往上元县这边走?”

    如果是这样,旭哥儿的日子可忙了,他可管理难民这一块的,怪不得过年都没办法回来了。

    有难民来,谁还能有心情过年呢。

    徐老头解释道:“有,还是有难民南下。我家大牛说了,这些日子天天押送难民到各村子。哎,大牛说,比俺们迟来的难民更可怜,什么都没有,只剩下一口气熬到上元县的。

    可怜见人,幸好俺们跑得快。

    大牛从难民口中了解到,北边的百姓如牛马都不如,生不如死。不仅干旱,还被捉去当兵。

    今天在某个人部下打仗,明天就被人杀了,身首异处。

    哎,那些逃过来的难民,可是幸运中的幸运,九死一生才逃过来的。”

    徐老头上次也跟村长进城,他去看他的大儿大牛。

    毕竟到衙门干活那么久了,也想了解一下儿子干得怎样。

    徐老大看到大牛那一刻可心疼了,大牛整个人都瘦了,不仅大牛瘦,其他人都瘦了。

    当然许川芎两兄弟没有瘦,他们在医馆干活可比在衙役干活轻松了。

    徐老头想着下次要拿多些吃食到上元县,好让大牛补一补。

    衙门的活计太繁重了,大牛是解差,跟着难民来回跑,真是受罪。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工钱多。

    虽然对外面说只有500文,但这里补贴一下,那里补加一些,足足有3两,这样的活计哪里找啊。

    何况在衙门还认识有权有势的人,办事也方便。

    徐老头可想大牛一直在衙门干,这是好不容易才有的活计,可不能丢了。

    村里人听到徐老头的叙说,觉得世道真得不好了,同时也暗自庆幸徐家村逃得快,所以才不用遭太大的罪。

    徐长林感叹地说:“俺们能在这里落户安家,全靠卫国公重兵把守大庆河,俺们才能有安稳的日子。哎,俺今天给祖宗上香,可叫徐家列祖列宗保佑卫国公长命百岁呢。”

    这话说得非常淳朴。

    虽然徐长林也不知道这样安稳的日子能过多久,但总归是安稳的,过得一天是一天。

    所以他特别希望卫国公能长命百岁,好好守着大庆河,莫要乱臣贼子过河祸害徐家村。

    也不能怪徐长林这么想的,通过跟其他村民交谈,徐长林深刻地记得这里是卫国公的封地。

    只能靠卫国公守护,徐长林当然希望卫国公长命百岁,好好守护他的封地。

    至于哪里是谁的封地,哪里又是谁的封地,徐长林一点也不懂,他只希望能守着徐家村的一亩三分地。

    徐家老头子聚集在一边感叹世道的荒芜。

    徐家村的婆子和媳妇倒没那么悲春伤秋。

    她们正在拿着布料做衣服。

    由于徐家村贩货队伍拿的布料物美价廉,徐家村的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要了些布料回家做衣服。

    比如丫蛋娘,也拿了好些布料。她没有钱,但半瞎子和徐宝喜有钱。

    两个老人合计买了些布料回来,让丫蛋娘做。

    也就是说丫蛋娘出手工,他们两个老人出银钱,给自己以及丫蛋,林小妮分别做一套。

    丫蛋娘想着只做丫蛋,小妮,半瞎子,徐宝喜的就可以,自己的不用做。

    但两个老头哪里肯,最后一人做一套。

    要说这些日子,村里除了大壮,二壮帮人杀猪赚钱,就属半瞎子,马仙婆,徐宝喜最赚钱。

    附近村落难民多,临过年了,自然对死去的亲属哀思一番。

    于是马仙婆和半瞎子的业务就来了,至于徐宝喜擅长死人活,也被介绍业务了。

    三人组队,为附近的难民举办招魂活动。

    三人倒是赚了不少,也有钱买布料了、

    徐宝喜,半瞎子爷孙,丫蛋母子在逃难途中合成一伙,相互帮互助。

    现在安定下来了,依旧没拆开,合成一个家庭,一起干活。

    丫蛋和林小妮两个在一起玩,也不寂寞。

    毕竟他们是外村人,虽然融入了徐家村,但始终是后来者,总归没那么融入。

    两个小娃子一起干活倒是有伴,不会被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