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宋物语 > 风筝飞上了天

风筝飞上了天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侯蒙已经三十多岁了,而立之年早已过去,却一事无成。只不过,与寻常百姓不同,这个读了很久圣贤书的人,倒是很有志向。

    一如既往,他有一个宰相梦,尽管此时此刻,他身上没有一点的功名。

    人微言轻,却又志向远大,可以想象,侯蒙少不了遭受嘲笑。身边的人,一个个都不理解他。可是侯蒙不改初心,依旧苦读。

    另外,补充一点。侯蒙不是一般的丑陋,说其貌不扬,那是对他很大很大程度的尊重。

    一天,他正埋头苦读,可嘲讽与讪笑接踵而至。

    他满怀好奇地走了出去,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像被画在了风筝之上,而风筝也被线牵引着,随着春日的东风,迅速飞上了天。

    又是同窗的一阵子嘲笑,侯蒙耳朵都听出了茧。

    嘲笑他的话,他早已经当作寻常、见怪不怪了,无非是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没有真本事就别去考试、别妄想上天之类的话。

    “这些人啊,真是的。嫌你穷,怕你富,恨你有,笑你无,我又能多说些什么呢?”侯蒙心想。

    突然,风筝断了线,而风,却越来越大。风扬起风筝,在空中飞呀飞,风筝越飞越高,而此时此刻,雨过天晴,夕阳正红。

    断了线的风筝,无视身后事,走失的魂魄,情浅人不知。

    温柔的一线光,仿佛在侯蒙的心中将所有的黑暗照亮,侯蒙心中的雄心在生长。

    他认为,他固执地认为,眼前的景象,根本就不是一件坏事,这象征着自己即将飞黄腾达,步入云霄。而那辽远无边的天空,就好比举子们渴求折桂的蟾宫。

    他文思泉涌,且再也抑制不住了,提笔写下一首词《临江仙》。

    临江仙1

    未遇行藏谁肯信2,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3。当风轻借力4,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5,只疑远赴蟾宫6。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7。

    词句注释

    1临江仙: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

    2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行藏: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无端:谓无由产生。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良匠:泛指在某方面技艺精湛的人。形容:形体和容貌。

    4当风:正对着风。

    5吹嘘:吹助,指风吹。唐孟郊《哭李观》诗:“清尘无吹嘘,委地难飞扬。”

    6蟾宫:月宫,月亮。唐以来称科举及第为蟾宫折桂,因以指科举考试。

    7碧霄:青天。

    这里姑且把这首词翻译为白话,方便读者理解:

    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画工将我画在风筝上,那么我正好借着风力,乘风直上。

    在半空中,风慢慢吹来,我觉得身体渐渐平稳了,只觉得要飘到月宫去了。此时正是雨后,夕阳西下之时,又有多少人身在平地,羡慕我登上了碧霄之中啊!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意思是说,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

    当我第一次读罢侯蒙的这首词时,就不禁感慨万千:这侯蒙,心理素质真是强,另外,能把不好的事情朝积极的方面去想,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这一点真的是了不得。

    日后,谁也想不到,侯蒙真的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一点点升迁,竟然真的做到了宰相。是呀,正如他所写,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那些曾经嘲笑他的人,最终只有仰视他的份。

    不过,故事讲完的同时,还要多说一嘴,侯蒙在历史上留名,一方面因为这首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招安宋江。

    历史上宋江真的存在,但是存在感真的很低,宋江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流量,完全要感谢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浒传》。

    宋朝人写诗,里面有“京东宋江三十六,白日横行大河北”,看嘛,当时宋江起义为首的才三十六个人,朝廷只是将其视作流寇而已,怪不得宋江在宋史无传。到了施耐庵那里,成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了,这正是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的不同。

    不过宋江的事迹大多被写在《侯蒙传》里面。当年宋江在大河以北横行的时候,朝廷很是头疼,为什么呢?你打他,他就跑,你走了,他还再来。宋江的势力,一直是不小不大,你要围剿他,他就好比是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你要是不围剿他,他就攻城略地,称霸一方,不过这宋江自始至终都是流寇,抢抢钱,占山为王,并没有成什么气候,也没有什么目标,更没有文学作品中“替天行道”的口号。倒是南方的方腊,他在造反的时候,目标明确,就是灭亡大宋、杀尽贪官,这可了不得,那这对于宋朝来说可是芒刺在背。

    于是,宋江继续小打小闹,而南边的方腊则是建立了政权。

    怎么办?究竟怎么办?在朝堂上的宋徽宗早已是六神无主了。

    宋徽宗甚至说,谁有办法,谁就能当宰相。老赵家在这件事情上可真是有传统,当年文彦博有办法平定贝州军乱,仁宗皇帝立马就提拔他当了宰相。

    侯蒙说:“我有办法。”

    宋徽宗说:“那爱卿不妨一说,朕洗耳恭听。”

    “用宋江去打方腊,不就得了,打赢之后,两股农民起义军就都被剿灭了!”你看,还是侯蒙思维转变的快,当年,风筝飞上了天,风筝上画着丑陋的他,他不生气,反而高兴,他从消极的事情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现如今,贼氛方炽,他能想到以贼剿贼,这不很正常?看来啊,我们是得学学侯蒙,学习他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