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宋物语 > 王小波、李顺起义大结局

王小波、李顺起义大结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不幸的是,起义首领王小波却因为大意了没有闪避被大宋官军打成了重伤,战后,他最终没能挺住,因为伤势过重壮烈牺牲。义军共同推举李顺为继任的统帅。李顺继续实行“均贫富,等贵贱”的主张。

    李顺更新了起义军的口号:“继承王小波大哥遗志,讨伐暴虐的昏君,诛灭无道的地主!”一时间,群众纷纷响应。

    江原,并非起义的终点,不能因为王小波的去世,就停下争取自由与平等的脚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江原,是继续前进的起点。

    李顺带领部队,从这里出发,本着哀兵必胜的信念,第二年正月,攻克成都、汉州、彭州,起义军壮大到数十万人。

    起义军众人纷纷向李顺劝进,李顺也是当仁不让,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称王,改元,设置官署,铸造钱币。

    李顺万万没有想到,盛极必衰,他称王的时候,正是他灭亡的开始。

    所以元末明初的八八先生朱元璋要听取儒生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很可惜,李顺并没有这样的觉悟。今天的人们或许会觉得他替天行道,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过,我想说,在大宋朝廷的眼里,他,一流寇耳,何足挂齿!

    缺乏知识分子的加入是李顺将来灭亡的重要原因,接下来读者朋友们将会看到,起义军人数虽然庞大,可是在战略与战术上均缺乏高人指点。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李顺此时已经控制了四川绝大部分的地方,其中大蜀国,北到剑阁,南至巫峡,东到夔门。由于称王太早,李顺早早就被大宋朝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起义初期失去了进一步发育的大好时机。

    北宋政权在得知李顺称王后,极为恐慌,生怕他继续做大,不过朝廷是轻视农民军的,毕竟,太宗皇帝手头有王牌,大宋军队,打辽国也许打不过,但是,打你李顺的农民军,那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况且,打辽国,在很多时候,宋辽之间也能打成五五开。

    眼见李顺越打越强,宋太宗最终还是祭出了王牌,调动前线征辽大军前往西川征讨李顺。

    太宗皇帝还来了个双管齐下,一路军队从北边进军,另一路则由东向西进军,遥相呼应。

    而这时的起义军,由于缺乏英明的领导,围攻梓州,久攻不克,起义军却硬刚,轴劲犯了,非要打下来不可。

    打仗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这话不虚。

    可起义军偏偏就要攻下这座战略意义不大的梓州城,在此损兵折将。

    殊不知,此时的义军悄然间,江河日下,战线过长,兵力分散。

    宋朝抓住时机,猛冲猛打,很快,围攻成都。

    城里只有十余万起义军,可围攻的官军,是起义军的数倍。李顺率领手下将士拼死抵抗,最终寡不敌众,成都失陷,一众义军首领被俘就义,三万士兵殉难。

    而我们的主人公李顺呢,其人在混战中不幸牺牲。不过民间传说可不这样讲,老百姓说,攻城的时候,宋朝军队杀害的只是一个长得特别像是李顺的人,那人也许是李顺的替身。而李顺本人呢,则化装为一个和尚,秘密逃出成都,辗转南下,到达广州,继续领导农民军战斗,直到三十多年之后,才在广州被发现已经遇难。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太真实的,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百姓的心理:老百姓多么盼望有自己的子弟兵啊,老百姓是多么盼望有一支军队为自己做主啊。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蜀王,蜀王来时不纳粮。

    李顺死了,但他永远活在四川百姓的心里,老百姓爱戴李顺,时常悄悄表达对他的追思。

    起义军也没有停止斗争,他们在张余的带领下继续转战,一整年后,才被宋军完全镇压下去。

    这场起义动摇了大宋的国本,也同时让我们看到:有压迫,就有反抗。哪怕是在一个王朝建国之初,如果不吸取前朝教训,一味压榨人民,那些高高在上的这个老爷,那个老爷,一样要吃下自己栽种的苦果。另外要特别说明一下,经过这场起义,宋朝朝廷显然是不敢像以前那样了,他们适当的采取了一些仁政,缓和地主与农民的矛盾,虽然剥削本质还是没有变化,但至少不像原先那样疯狂了。

    往后四川的赋税明显轻了很多,王小波、李顺义军虽然失败了,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