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主母日常:赚钱养娃诰命之路 > 第212章 民饥而上不恤

第212章 民饥而上不恤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长卿捏着勺子,安静得像个泥塑一般。

    钱管家见他如此,心里又有些软。

    毕竟是他看着从小长到大的孩子,他知道心疼。

    “王爷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赵长卿的勺子终于动了,从碗里舀起一个馄饨,刚刚离开碗沿儿,却又放了回去。

    “老钱,你当年怀着必死之志,千里迢迢跑来京城敲登闻鼓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那时……是想着要做件大事?”

    钱管家听他提到当年事,不由得苦笑。

    “王爷啊,我举人出身,当时不过是地方一个小小典吏,微末之官,所求不过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哪有什么鸿鹄之志?更不敢妄想做什么大事。”

    赵长卿一瞬不瞬地看着他。

    钱管家又道:“可是,就算是个不入流的典吏,也有自己的责任。当年我所在的地方,连年大旱,土地荒芜。可县令却瞒报灾情,不仅不开仓放粮,反而催逼税赋。民饥而上不恤,民死而不救,如何做得父母官?我若不管,如何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然而,我毕竟人微言轻,没有上书言事的资格,又不能越级上访。没有县令的文书,见不到上级衙门的长官。无奈之下,我只能揣着几封奏疏,怀着必死之志,上京城敲登闻鼓,为民请命。”

    《大乾律》规定,敲登闻鼓申诉者,不论情由,皆要发配充军。

    更何况,老钱进京,还有一罪。

    那就是——擅离职守。

    典吏虽小,也是个官。

    官吏擅离职守,是重罪。

    若被人发现,会先拉他问罪。

    这样的话,他的奏疏还是到不了皇帝手中。

    因此,老钱的打算,是先敲鼓,再自裁于鼓下。

    登闻鼓下出了命案,势必会传到皇帝耳中。

    可是万万没想到,那天如此凑巧,老钱去敲鼓的时候,竟然正碰上年幼的四皇子赵长卿。

    熊孩子赵长卿,那日在宫里待腻了,出了宫城,溜溜达达来到了登闻鼓下。

    那面鼓真大啊……

    又大又圆,鼓架上还雕了威武的猛兽。

    鼓身上绘画了各种纹样。

    看了一会儿鼓,赵长卿突然注意到,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正在登闻鼓前踟蹰。

    那人灰头土脸,面容发青,脸有菜色,眼神却坚定而犀利。

    嘿,有戏!

    八岁的赵长卿看着他一步一步地走上石阶,朝着那鼓移动着。

    站在鼓下,似在酝酿着什么情绪,片刻后,才深吸了一口气,伸手去摸那鼓槌。

    赵长卿猛然间眼睛放大,眸中露出耀眼的神采。

    这鼓,他早就想敲了!

    可是每次,都被侍卫拦着不让。

    说这鼓不一般,无缘无故,不可随意击鼓。

    今天,机会这不就来了?

    眼看着那人已经拿起鼓槌,赵长卿急忙撒丫子狂奔过去,到了高台之上。

    他跑到老钱身边,从他手里一把夺过鼓槌。

    “嘿嘿,这位大叔,你是想敲鼓吗?”

    老钱的心里正心潮起伏,满怀心事呢,哪里能想得到,旁边突然冲过来一个孩子?

    他愣愣地看着赵长卿,点了点头。

    赵长卿脸上的笑容又放大了几分:“我帮你,我帮你!”

    说着,他拿起鼓槌,朝着那登闻鼓猛地敲了一通。

    开心!

    果然还是大鼓敲起来过瘾!

    老钱立在一边,呆若木鸡。

    这突然的变故,惊得他来不及做出什么反应。

    赵长卿敲得上瘾,好不容易能敲一回,自然不可轻易放过。

    直敲得震天响。

    等到里头的守卫匆匆赶来,他还舍不得撒手。

    他边敲边喊:“你们等等,好不容易敲一回,让我再多敲一会儿。”

    守卫登闻鼓的官员们面面相觑。

    看看老钱,又看看四皇子。

    这……到底算谁的?

    一番讨论下来,大家觉得,虽然敲鼓的是四皇子,但是申诉的是老钱,那得治老钱的罪。

    正要把老钱拉下去治罪,赵长卿不干了。

    “喂,你们拉他做什么?”

    “四皇子殿下,我朝律例,敲鼓申冤者,先治其罪。”

    赵长卿冲到他们面前,将鼓槌一举:“鼓是我敲的,你们难道还要治我的罪?”

    官员们无奈,只好将两个人一并请到皇帝面前。

    先皇见了赵长卿,也是一阵头痛。

    熊孩子天天净惹事儿。

    先皇黑着脸:“敲鼓好玩儿吗?”

    赵长卿:“好玩儿。”

    “卿儿,你可知敲登闻鼓当治何罪?”

    赵长卿眼珠子一转:“父皇,这鼓本就是为了让百姓申冤,直达天听。为何敲鼓还要治罪?实在是没有道理。”

    “若是人人都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来敲鼓,那朕不是要被烦死了?”

    老钱虽然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却终究不忘自己的目的。

    如今见了圣上,更要抓住时机。

    他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奏疏,高高举在手里,身体却俯拜下去。

    “山西典吏钱文胜,御前状告本地县官隐瞒灾情,盘剥百姓,不恤乡民!”

    先皇微凉的声音从上头传来:“呈上来。”

    先皇看完奏疏,雷霆盛怒。

    立刻让吏部和户部派了两个主事去山西,微服私访。

    老钱在大狱里待了半个多月,终于等来了调查结果。

    奏疏属实,当地知府、知县等一众官员,撤职查办。

    先皇让户部查明受灾人数,清点赋役名册,下诏减免当地的赋税。

    并开仓放粮,抚恤灾民。

    只是,刑部的官员对着老钱的案子却犯了愁。

    老钱作为一个小小典吏,却胸怀百姓,心有大义。

    以一己之力,拯救万民,是莫大的功绩。

    可按律例,不论缘由,都要发配充军。

    刑部有些下不去手。

    但是若要免除他的罪责,除非皇帝金口玉言。

    于是,老钱如何定罪?这个难题又被上呈到了先皇面前。

    先皇把自己关在御书房一天一夜,不让任何人打扰。

    期间,连御膳都没有用。

    第二天,先皇让人把四皇子叫来。

    四皇子赵长卿呆呆地看着自己父皇的脸,那张脸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

    “卿儿,你可知错?”

    赵长卿撅着嘴,小声道:“父皇还在责怪孩儿敲鼓的事?”

    “……敲登闻鼓者,一律发配充军,你可知?”

    赵长卿愣愣地道:“父皇,您是说那个钱文胜?”

    先皇背过身去,许久,才负手道:“卿儿,你去冀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