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国漫:秦始帝 > 第51章 始皇、大饼、韩弩

第51章 始皇、大饼、韩弩

作者:修修玉雪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因为赵政根本就不打算,再给韩国五到十年的再发育时间的。

    反正,赵政是没有那个耐心,用数十年的时间来一统战国。

    追求的就是短平快,玩的就是刺激!

    而此时的韩国百官们,还不知道赵政是打着文斗不成,直接武力斩首的主意。

    他们自一开始的慷慨激扬、指点江山,恨不得将赵政的祖宗十八代都拿出来痛批一顿。

    再到现在,已是精疲力竭、没精打采,甚至气若悬丝,别说是骂人了,现在就连站都快要站不稳的都出现了。

    咱们先来算一算时间啊,正常的朝会,是五点开始。

    而文武百官齐齐聚焦的大朝会,是四点开始。

    这就意味着,三点钟,甚至二点钟,这些人就得开始起床打卡“上班”。

    然后,本来以为会在五点钟出现的赵政,却一直没有出现,韩国百官就只以等下去了。

    然后就一直等啊一直等,现在都已经一点钟了。

    而且为了保持朝会上面的“体面”,官员们大多是喝点水,并不会进食的,超过十个小时不吃不饮,若非过程中百官分批次获得了“间休”时间,早就被尿

    憋爆了,扁鹊都救不回来,只能扁鹊三连那种。

    好在终于,他们等到了秦王的身影。

    韩王宫金玉交辉、巍峨壮观,赵政心下有点酸,秦国被称秦蛮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怕未落入韩国,仍是这般的金碧辉煌、荒淫腐化。

    赵政一点都不羡慕,只是心下冷哼,穷奢极侈,这韩国可谓烂到了里子根子,没救了。

    赵政瞥了一眼这韩属百官,韩非果然在这里,不过今天的主角可不是他。

    “见过韩王。”

    正在偷偷打量赵政的百官,眼见秦王如此据傲,仿佛他才是此地主人似的,全都有说不出的荒谬感。

    “见过秦王。”

    韩王安乐呵呵地回话,好像赵政不是来鹊巢鸠占,而是前来上戏的。

    赵政心下一沉,韩王安心态如斯淡定,显然是做出了决定。

    “劳候诸公久候,孤就直说了,韩王欲要献城降秦,尔等谁有意见!”

    轰!

    嗡嗡嗡~~!

    韩国百官全都被赵政这突来的一口,给震的不轻。

    甚至还有官员掏起了耳朵,提晃起脑袋,他们确实这是饿出了幻觉。

    他们还以为,赵政在说疯话呢,纷纷将询问的目光转向韩王安,情急事大,他们也顾不得冒犯君颜了。

    韩王安却是以“旁观者”自居,淡淡道:“只是一种倾向,此事能不能成,还看秦王能否说服诸位爱卿。”

    赵政早有面对刁难的准备,已做好舌战群“鱼”的准备了,就等韩国百官挑刺了。

    然而赵政还是高看韩国百官的节操了,文武“百”官,竟无一人喝斥赵政,可见这韩国,早就烂透了。

    在赵政预料中最应该跳出来的韩非,却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反是频频关注门口,韩宇的失联打乱了他之节奏。

    张开地为难地扫了扫右边与他平等的位置,那里空空荡荡,白亦非远在边关,外出阻遏的姬无夜无归,看来这群武夫是靠不住了。

    事到如今,也唯有老夫出马了,张开地前跨出列,作揖道:“韩王,韩国自武子始,兴于献子,成于景侯。

    三家分晋直到今日,是近二百年国诈,君如身,臣如手,张家添为文相,文官定然至死不渝,必保大韩千秋。

    姬将军,谓百年最强之将。

    血衣候,十万当世至强精兵。

    韩之剑戟,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谓约天下劲弩……”

    张开地刚提到弩字,就被韩王安生生打断。

    赵政却是眼神一亮,天下劲弩皆从韩呵,呵呵呵……韩王安,你的底牌被看穿穿了。

    “张相言重了,天不助韩,空有其表左支右绌,如之奈何。”

    …

    闻言以张开地为首的韩国文官,集体升起的念头就是,就是……百感交集。

    赵政嘴角微翘,想起前前世的梗,这就正是: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此时韩非站不住了,韩宇久久不归,他必须站出来了,否则,百官的心就要伤透了。

    “父王,强秦虽虎,然时下六国同心,近期无忧矣……”

    赵政发现了一个问题,貌似韩国的文官,都很擅长扯大旗吹牛皮,张开地如此,韩非亦如此。

    赵政无意于与韩非对线,以免被拉到韩国擅长的诡术话域,然后被韩人丰富的政争经验给打败。

    赵政轻咳一声,无视韩非,目光重新落到韩王安身上。

    “韩王,尔这百官似乎没有意见,这新郑,可是献上了吧?”

    赵政此言一出,可说是惹了马蜂窝似的,堂上文官乱作一团,窃窃私语,交头接耳,更有怒发冲冠,恨不得以头撞柱以死血谏的。

    恨不得只是形容啊,并没有具体的真实行动,一直到最后,所谓的自戕都没有出现。

    赵政直接呵呵,这韩国,可谓是烂到根底,全都腐烂腐朽透了。

    韩王安虽然算不是明君,可也算不是昏君,将一位中庸之君硬生生地逼至如之奈何的昏厥地步,其次就是眼前这些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家伙。

    若非韩国的文官集团扒拉在韩国的身上敲骨吸髓,将韩国搞得国将不国的程度,他韩国安何至于放任夜幕从大,进一步极限压迫极致压榨韩国国力,以至于让韩国处于分崩离析的地步。

    这还是次要原因啊,首要原因才是韩国落到如斯地步的真因。

    而首要原因自然是韩国的地理位置,上面是强赵国、下面是霸楚、左面是虎秦、右面是悍魏。

    既无险可守,又兵家必据,再真实不过的四战之地无疑。

    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韩国愣是灭亡了郑国,作为未代君王的韩王安,也在太子时代就以征讨百越大胜的姿态即位韩王。

    由此可见,韩国申子之术的厉害。

    对了,申不害的术,也是法家一脉。

    秦时法家共有三派:

    在齐国讲学的慎到重“势”;助秦国强大的商鞅重“法”;而申不害重“术”。

    申子主要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他认为君主委任官吏,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工作是否称职,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是否忠诚,再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拔和清除。

    即,君主要暗中用“术”,不让臣子知道,因为“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

    而“法”却是公开的,是臣下的行动准则,而术却是隐藏在君主心中,专门对付臣属的。

    以上就是申子的术了,只是混朝堂的官员那个不是人精呢,这年头可不流行集权,君王今天宣讲君要臣死你不得不死,明天就会发现人才都跑到别国去了。

    所以韩王可以用术对付臣下,而臣下臣子之间,也同样可以反过来利用术对抗陷害。

    自此,韩国诡术盛行。

    即,权术!

    这种权术保证了君主的权威,不至于旁落。

    亦因此,申不害的“法”是扭曲了的法,正是有名的“政出君门”!

    是御臣之术,就是要维护君主的绝对君权。

    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申子时期,韩国虽是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可惜,诚然术治强韩,到了后面,却也变成了诡术亡韩。

    术治的膨胀,导致了政治的失衡,依靠种种秘密手段察核官吏的权术,迅速扩张为弥漫朝野的恶风。

    权术被奉为圭臬!

    谋人被奉为才具!

    阴谋被奉为智慧!

    自保被奉为明智!

    君臣尔虞我诈,官场钩心斗角,上下互相窥视,人人自危个个不宁,迂阔迂腐。

    权术之风弥漫的结果,使从政者只会往政客方向发展。

    只将全身自保视为最高目标,将一己结局视为最高利益,以国家兴亡为己任而敢于牺牲的高贵品格荡然无存。

    恰如眼前,赵政是前来收服韩国的啊,满朝的文武百官,有人斥喝赵政一句么。

    重权重术的思想,只是为搞阴谋诡计开先河而已,算计之邦,道德底线荡然无存。

    赵政不由怎地,就又又又想起了前前前世,一问不是你扌童的打开丑恶的闸门,一句**黑暗牵涉内耗人性深渊。

    韩非急了,不该是这样的啊,他隐约感觉到,这朝上文武百官,甚至比作出此昏庸之举的父王,更恨不得倒向虎狼之秦。

    毕竟秦国作为对手,才是虎狼之秦,要是成了秦国的臣子,可就不是虎秦狼秦,而是强秦大秦了。

    只是,这朝上文武百官,人人都可以降秦,可父王你是韩王,偏偏是谁都可以降,唯独你不能降啊。

    韩非现在就想不明白这点,即没有刀斧加身,父亲是被迷失了心智么,否则怎么可能主动请降。

    韩非思索已久,沉吟道:“父王可想过请降之后,宗庙社稷,国诈不存,历祖历宗如何应对。”

    在心下,韩非还加了一句,生死操于他人之手,荣辱尽在一念之间。无根之木的日子,如何还能过得安稳。

    韩王安没有理会韩非,他一直不喜韩非,呃,也不全是讨厌,而是既欣慰又讨厌。

    欣慰于韩非的才学,却又讨厌韩非的才学,因为韩非的法,与韩国的诡术格格不入。

    韩非的法,是集“法、术、势”而大成之法,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等着作,非子之名名不虚传。

    可赵政对这位青史流名的韩非子的兴趣却是有限,因为相比韩非子的“儒皮法骨”,赵政更喜欢荀子这位“法儒”,法在儒先的荀夫子之说,更为适合大秦。

    回到韩王安这边,加快完毕的他,心下对韩非的不喜又多了几分。相比养废的太子,擅长权术的韩宇,韩非越是聪慧,就越不讨喜。

    因为韩非与他尿不到一块,所以韩非越是能干,那么闯的祸捅的漏子惹出的麻烦,就会越多越大。

    特么的,韩王安作为韩王,会不知道韩国的现况。

    他懂,他太懂了。

    “韩非……你退下吧。”

    韩王安当然知道韩非的野望,他要革新,要变革,要下猛药抢救韩国于水火,可韩国就如同重病垂死的病人,如何能下重药。

    其实韩王安本来也只当名赵政的“问罪”是闹剧来着,可谁知道,赵政给得太多了。

    赵政超前的“特区”制度,完全是超时代的,往后不知道,但往前看,完全找不到如此礼遇的例子。

    “父王……”

    若非已通过隐晦手段,确认父王并没有受人控制的倾向,韩非又要止不住地怀疑起韩王安其实是受人操控的。

    那有一国之君,主动送国的,这还真的,真的是荒天下之大谬,滑天下之大稽,冒天下之大不韪!

    眼见韩非还欲再说,韩王安直接挥手让他下去。

    今天,他是前来观看赵政如何周旋韩国百官之间,如何伶牙俐齿,能言善辩的。

    可残酷的现实却狠狠地给了韩王安一记无声的巴掌。

    满堂的文武,除开张开地,竟无一人开口斥责,无任何一人为韩国而悲,他是准备看秦王的窘境,而不是让韩国成为笑话的啊。

    而韩非的坚持更显碍眼,因为此时韩非越是固执己见,越显讽刺。

    思及至此,韩王安意兴阑珊,突然如同苍老了百十岁似的,他此时方自意识到,就算没有赵政,韩国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吃早药丸!

    现在就很好,很好,韩王安决定躺平了,“秦王,是你赢了。”

    意外来得太快,赵政一时间反是反应不过来。

    韩王安投了。

    投降了。

    投降秦国了。

    就这样投了。

    这韩国,就这样到手了……

    好一会,赵政方才反应过来了,扫了一眼魏魏颤颤的韩国百官,心下好一阵歪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