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国漫:秦始帝 > 第102章 紫微天启,黄龙化甲

第102章 紫微天启,黄龙化甲

作者:修修玉雪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可儒家天然就适合传播知识啊,而且舍儒家之外,还有能啥好办法。

    总不能再起才开始修建学宫吧,这些年来赵政做了不少的大事,粗煤、精盐,白纸、精酿,水泥、玻璃……可偏偏却忘了开办教育。

    现在才来兴办学府,黄花菜都要凉了。

    可也不是没有办法,这个时代人才不都是出自诸子百家么,既然只有诸子百家才会系统化培养人才,那就——将诸子百家一网打尽好了!

    对头!

    就是这样!

    就是要这般搞才对!

    此念头一起,赵政脑海轰鸣,将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诸子百家,不就是一百所“学校”么,只不过如墨家儒家这样的显学、是大学,如轻重计然这等党派、是大专。

    如名家纵横家这样的、是外交专业,而鬼谷兵家那样的,就该塞到国防专业去。

    如此一想,是不是就茅塞顿开了。

    当然了,诸子百家不等于就是诸子学院!

    只不过这些诸子学院扩散得极度不平衡,或显或隐、或盛或衰,像是农家专业、足有十万在校生,而计然家呢,就连像样的传人都找不到。

    更有如同诸子略、诗赋略这等,只有说辞,甚至佚名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只留下一字半句,就连具体的典籍书简都没有。

    转换到现在就是学校或倒闭,或废弃,就连校名都被根除了。

    骤然起立的赵政,身上绽放出强烈的气场,霸道非常,“那就拟旨,邀约诸子百家入咸阳,共襄盛举!”

    朝堂上先是一静,随即百官哄堂争论起来,激烈无比!

    大体上,百官的意思都是一致的,狼多肉少,呃,就是不欢迎,若是被百家抢了他们饭碗,那他们还怎么混啊。

    可政可却不惯着他们,“那容纳六国土地之后的大秦,谁人来治理,又由何人拿人头担保,能可处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

    自然是没人胆敢作出担保的,今天你若是敢糊弄政哥,明天政哥就会拿你的颈上人头开刀,绝不会惯着。

    尉缭子倒是很感兴趣,此事赵政可没有跟他通过气,提问道:“不知陛下此举,目的为何?”

    赵政也是刚刚才想通的,事情还得从赵政的师傅说起,还记得那位章台阁的藏书馆“扫地僧”么。

    面对周王室的百万典籍,老者整理了一辈子,都没能找到李聃在周王室当“图书管理员”之时,道过手记。

    那时赵政还准备用“研究生”设套,将被套路的老者给榨干。

    哪知道想要“考古”,没有博士文凭根本不够资格,当时被骂走的赵政就记挂在心了。

    心想着总有一天,当上政哥之后,拉上诸子百家的掌门级齐齐前来考古。

    只不过老者之所以骂走赵政,就是因为那时的政哥还是太嫩了,完全是异想天开,因为诸子百家相互之间并不是和和气气,而是恨不得打出狗脑子。

    而那时候的秦王,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威望压服诸子百家,可现在不同了。

    现在但凡有点见识之辈,都知道只要大秦只要不犯下天大的错误,一统六国天下归一都是板上钉钉之事。

    南阳郡的三年试点成果,让荀夫子注定在青史留上一笔谁人不欣羡,谁家不想成为成一个幸运儿。

    这等前所未有的,扩散自身自家学说的机遇可谓百年难遇,诸子百家里面没有任何一家会拒绝的。

    只要赵政这份旨意传扬出去之后,诸子百家无论是显学还是隐学,无论是鼎盛还是衰弱,全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怕不是就连那些隐藏起来的教统、教祖,都会从荒山老木里面钻出来,就连白骨尸骼,都会掀棺而起自棺材里面爬出来。

    赵政自信满满,信心十足,“当然是纳百家学说为大秦所用,而六国的大地,绝对容得下诸子百家的折腾。”

    此时朝堂下面百官也安静下来了,一来,秦王的意志他们很难抗拒,也无从抗拒;

    二来么,他们也反应过来了,确如秦王所说,统一六国之后的全新大秦有足够地方归诸子百家折腾,暂时威胁不到他们的利益。

    整个朝堂上,能跟的上赵政思路者寥寥无几,作为鬼谷子的尉缭子就是其中之一。

    “陛下设想是好,胸怀亦是足够,可陛下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诸子百家就是好的么?

    诸子百家良莠不齐,不是每一家都有儒家那般多的读书人,如荀夫子这般明事领的圣贤更是百中无一。

    诸子百家用好了,固然可解一时的人手困扰,可要是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事故,变故呢,怕不是就连基本盘都会丢失。”

    赵政当然知道啊,诸子百家里面随开成为显学那些,其它的不是在后世失传,就是成了糟粕,甚至是遗毒。

    一流秤二流斗,三流屠户四流套狗,五流修脚六流剃头,七流娼八流唱九流梆。

    可不能否则在这个时代,只有诸子百家才掌握了传承,才是知识分子,技术分子。

    知道这一点于政哥而言就足够了,都来到秦军的咸阳大本营,还想要作妖怕不是失了智。

    总之,先把狗骗进来……先将诸子百家“请”入咸阳再说吧。

    赵政豪言道:“能者上、平者让、庸者淘、劣者汰!”

    尉缭子看懂了秦王的操作,不就是养蛊么,只是陛下怕不是忘了诸子百家的凶残!

    为免秦王出丑,尉缭子将诸子百家对于知识的着重,门派学说门派传承的吝啬一股脑地传音发送至秦王脑海。

    赵政转念一想,懂了~!

    这年头,武功心法都是从各家典籍里面悟出来的,知识就相当于武学总纲,而诸子各家的学说,就等于不同的内功心法。

    各自不一的百家思想,就相当于各有特效五花八门的武学属性,即门派特性。而秦王现在想要能者上、劣者汰,就相当于举办武林大会,挑选堂口话事人。

    眼见秦王点头,似乎已经明悟了其中关窍,尉缭子这才提醒道:“如此一来,只会造成诸子的强大,大秦的强盛寄托在此,并非大秦之福。”

    ,这年头百家的学说都是宝贵的无上财富,诸子百家私心杂念大得很也多得很,就算挂靠在秦国也只不过是为了壮大自家门派,并不会完全为秦国所用。

    赵政表示理解,却完全不担心,不知道有一个词语叫做偷师么,知不知道嘛叫

    填鸭式教育啊。

    当然了,偷师的前提是有学生才行,对于这个问题赵政完全不担心,军功版的兑换制度已经有了,是时候来一个文版的奖励制度了。

    这样一来,不就将学生的来源给掌握子么。

    而掌握了生源,不就等于反向掌握了诸子百家么。

    只不过这样的治本之法,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所以还得有立竿见效的治标之法才行。

    而在作出决定办法之前,赵政还需要将这本就是灵光一闪的思路,成系统地完善才行。

    所以赵政暂缓此话题,补充道:“既然众卿没有异议,那么邀约时间,就定在三个月之后吧。”

    “另外,现在形势虽然明朗,却也不乏看不清时势的蠢货,是时候启动报刊了。”

    “李斯!”赵政突然点名。

    大殿一角的李斯恭敬地站了出来,“微臣在。”

    “报刊的编撰就将由你来负责了,孤要看到三月之后,六国使者入秦观礼的时候,是怀着朝圣的姿态。”

    嘶,李斯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可作为官迷的他,完全拒绝不了秦王的这份糖衣炮弹。

    李斯更知道“报刊宣传”是秦王亲自制定的计划,这可是关系到收服六国民心的政绩,绝不容有失,所以李斯是无论如何都不肯放弃的,他还想要得到秦王的许可,继续往上爬呢。

    所以李斯决定“肝”了。

    可光靠自家一个人,是忙乎不过来的,正规正矩的说教一再被秦王打回重审。

    不改变思路的话,李斯就得被秦王给放弃了。

    事实上这可不是秦王的临时起意,李斯已经为此忙碌此事许久了,只不过报邸的出版工作筹备得差不多的时候,就被卡在内容这一关。

    赵政当然是不满意了,让你普法,没让你说教……呃,是让你与民同休共戚,而非是高高在上指点江山,要多接地气亿点点。

    可李斯为人严苛,严于律已、敬小慎微已是刻入了骨子,这是改变不了的。

    所以李斯无论怎么“套路”,总是一股抹不去的森严说教,根本不会接地气。

    赵政当然是不满意的,白居易知道么,人家改诗可不是自己闷头推敲,而是走出去面向普罗大众,要让老太太都能听懂才会出厂,看不懂就回炉重修,懂!

    这个时代没有白居易啊,那没事了……不,怎么可能没事,驳回几次之后眼见李斯不开窍,赵政可不会再惯着,直接在朝堂上公开就是李斯最后的机会。

    能干你就上,不能干好吖就滚蛋!

    李斯也是领悟到了这层意思,事实上在再三被驳回之时,李斯就知道了原因,不是他的文章水平不够,而是风格不讨喜。

    可李斯不甘心啊,报刊可是面向全天下发行的,是大秦的喉舌,作为主编的他要是将这份工作干好了,得是多大的贡献啊。

    可是现在秦王已经下达最后通牒了,李斯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利害,要是再被打回重审,他这位主编也会被弃之不用,就算不会丢了官帽子也将仕途多舛。

    所以李斯不得不分蛋糕了,政论、机要、宗旨、法务这四大版法,分出去一项,不是不能接受。

    虽然李斯自认在法务这一块,他才是专业的,可秦王不喜他的普法方式,他也无可奈何,现在只能便宜师兄韩非了。

    韩非在两年前就已入秦,赵政在交谈过后,自然知道韩非与原着一样,其自身才学不可能为秦所用。

    甚至如若不是收服韩国用的是相当于分封的“特区”制度,那么现在的韩非已经开始筹谋反秦了。

    所以赵政就用一个闲职将韩非打发了。典律司,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在秦王的指定要求下修正秦律,为大一统之后的治世末雨绸缪。

    当然了,说是闲职,如果用心也是可以做出瞩目成绩的。

    韩非怎么说呢,不修言表形骸放浪,完全就是玩儿,很快就成了典律司的公敌。

    收到“投诉”的赵政轻蔑一笑,是夜……很快,自宫中传来消息,红莲公主有恙。

    然后想要入宫的韩非吃了个闭门羹,就连生病的妹妹都见不到,急得直在外宫打转。

    然后韩非看到了一个大惊喜,其“后母”杀了出来,见到明珠夫人的韩非是懵圈的。

    明珠夫人可是韩王安的正宫娘娘,而韩王安远在韩国,所以明珠夫人是如何出现在些地的。

    没人知道韩非与明珠夫人谈了什么,只是知道韩非回到典律司之后,虽然仍是没个正经模样,可基本的工作态度还是有的。

    是金子就绝不会被埋没在沙滩上,韩非可是写也韩非子的“博导”大家,对于手上的工作往往是一针见血,轻轻松松就搞定。

    律长并没有因为韩非对手上工作的“简化”而轻视,反而对此惊为天人,因为能够将繁芫甚至错漏的秦律简述得明明白白,化繁为简正是典律司需要的人才。

    而韩非也乐得只需要动动嘴的一针见血,他才不想要重复枯燥无趣的机械修正,于是韩非就在典律司如鱼得水了。

    赵政当然知道李斯承受不住压力之下会去找韩非入伙,因为这就是政哥逼出来的啊。

    韩非这么好用的普法“张三”,扔在典律司里面当混日子确实浪费了。

    当赵政来到章台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师傅的身影,老者不知道在啥去了。

    正当赵政准备召来侍从的时候,却收到传音说:进来!

    赵政自然是大步踏入,当老者的徒弟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进入师傅的“内宅”呢。

    可赵政越走却是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