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五龙同朝 > 第120章 汉王爷:建几所书院都不可以吗?

第120章 汉王爷:建几所书院都不可以吗?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乾清宫。

    龙椅旁边,朱高煦坐在了小板凳上面,听着群臣的汇报。

    朱棣走了,带着五十万大军,心满意足地北伐瓦剌去了。

    他倒是走了,剩下这一堆烂摊子,却要朱高煦来收拾。

    毕竟他这个汉王殿下受命监国,真要论起来临时地位比太子爷还高。

    此刻朱高煦正生无可恋地坐在小板凳上,没有召开正式的朝会,只是在京的文武官员聚在一起,勉强算是一个小朝会。

    吏部和礼部汇报了一下明年开春科举大考的准备情况,事关春闱大考,朱高煦不得不重视。

    洪武元年,刚刚登基的太祖朱元璋,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就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由于早年失学,在戎马之间,太祖朱重八也不忘恶补学业,在他身边聚集最多的就是知识分子。

    因为他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吃了太多没文化的亏,所以老朱一举奠定了大明朝“养士取士”的基本国策。

    想着,朱高煦就忍不住暗自赞叹,为老朱同志点赞。

    人家一边打仗,还一边忙着学习,这才成功开创了大明朝的基业,甚至打造了一个洪武盛世。

    大明太朱元璋,开局一个碗,当过乞丐要过饭,做过和尚撞过钟,参加义军造过反……可谓是元末群雄里面出身最惨的人。

    群雄并起,逐鹿天下,最终却是他朱元璋戡乱摧强,剪灭群雄,得了天下!

    太祖爷朱元璋,不愧是千古一帝!

    经过洪武朝不断地完善举制,现在永乐朝的贡举制十已经分完备。

    乡野间有社学负责启蒙,地方上有县学、州学、府学,成绩优秀者经选拔送至京师,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进学修德。

    大明办学之盛况,远远超过了唐宋时期,诚可谓是“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不过大明学校虽多,学的却都是程朱,读的也都是程朱。

    现在整个大明朝,尤其重视科举,几乎垄断了官员入仕的途径。

    但是这他娘的科举考试内容,却全都是程朱典籍,什么朱文公的著作,什么《四书五经》。

    考试内容都给你限定死了,可想而知天下学子会学什么了。

    程朱理学啊!

    朱高煦想起这个东西,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玩意儿虽然有利于稳固大明朝的统治,但它对百姓的毒害可是深得很呐。

    一想到这儿,汉王爷扭头看向了礼部尚书吕震。

    “老吕头,我大明现在可有什么书院?”

    这吕震是永乐大帝朱老四的宠臣,同样是个阴险卑劣的小人,靠舔得朱老四开心,这才坐上了礼部尚书的高位。

    不过这家伙记性那是相当的好,上朝奏事从不备份,可以说是过目不忘。

    吕震闻言一愣,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汉王殿下,朝廷大力开办官学,为天下学子开辟出一条毫无阻碍的求学之路,谁还愿意自个花钱去那些民间书院啊?”

    “而且想要科举入仕,就必须学习朱文公之学,如此条件之下,自然没有学子去书院求学了。”

    果然如此!

    朱高煦听到这话,忍不住叹了口气。

    在大明朝,程朱就是天王老子,其他儒家学说那都是弟弟。

    而且一旦出现新学说,都会被程朱信徒驳斥为歪理邪说,扼杀在摇篮之中,以此稳固程朱的正统地位。

    书院这一名词,在大明朝通常专指私学,和政府主办的官学完全不同。

    书院这种言论自由探讨学术的地方,自然是不被朝廷认可且接受的。

    毕竟封建制度下的私学,对统治阶级而言是一种多余的存在,且很可能在传播一些对统治阶级非常不利的思想。

    不过这样一来,程朱一家独大,那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啊!

    “老吕头,本王准备建几所书院,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吕震:“???”

    啥?

    建书院?

    你疯了吧?

    你丫这是闲的没事,吃饱了撑得吗?

    朝廷好不容易打压了那些书院,全都改建成了官学社学,顺利将程朱之学定为官方主流,稳固了大明朝的统治。

    你这位汉王爷倒好,脑门一抽大腿一拍,准备建几所书院,这不是自己刨大明朝的根基吗?

    咋滴你想闲的没事,想刷刷存在感啊?

    吕震脸一黑,正色提醒道:“汉王殿下,程朱乃是高皇帝钦定的官方学说,其他一切皆是伪学,您身为监国汉王爷,可不能任着性子胡来……”

    老吕头有些怕了,毕竟他也是程朱文人,而且还是礼部尚书,统管天下学政。

    一旦真放任这汉王爷胡来,搅乱了原本天下大好的士子求学之路,只怕等到皇上回京,不但会扒了他汉王的皮,还会顺手扒了他这个礼部尚书的皮!

    朱高煦闻言翻了个白眼,也没作过多解释。

    毕竟现在这个时间段,可是程朱正值巅峰鼎盛的时候,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其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其地位也可以说是牢不可破!

    自己不过是试探性地想建几所书院,这吕震都快翻脸了,要是自己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弘扬新学,那这些程朱文人还不得喷死自己?

    想着,朱高煦暗自叹了口气。

    这事儿得办,但不能着急,得一步一步来。

    等到一切准备充足了,再将那程朱拉下神坛!

    官方主流学说?

    那又如何?

    老子就是要搞你这种庞然大物!

    眼瞅着汉王爷默不作声,吕震顿时心中松了口气,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吏部尚书蹇义与礼部尚书吕震,此刻汇报的就是春闱大考的准备情况。

    朱高煦静静地听完后,点头嘱咐道:“这是朝廷的抡才大典,二位还请多加重视。”

    蹇义与吕震自然明白春闱的重要性,不敢有任何马虎懈怠。

    处理完了一堆折子,却又听见兵部官员在沙盘前面大声争吵议论。

    眼见此景朱高煦不由感到好奇,悄无声息地上前静静观看。

    “皇上应是出居庸关,至宣府一带出塞!”

    “马哈木的瓦剌军在胪朐河,王师行军都要数个月之久……”

    唔,原来他们在推演着北伐大军的行军路线,以及马哈木的布防局势。

    “汉王殿下,你觉得马哈木会往何处逃遁?”

    金忠突然开口发难,将朱高煦卷入了战场。

    朱高煦闻言微微一笑,上前将代表马哈木的棋子随手落在了一处。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