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宋征途 > 121章 推敲

121章 推敲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韩元清缓缓吸了一口气底气,然后从容的说了道;“攻克襄阳府有三大好处。第一,能让汉中的吴将军恢复士气,知道朝廷已经正在发兵援助川蜀。吴将军三年前以1500残兵,与金人鏖战了这么久,可见其的作战能力不输于金人。因此当吴将军得知朝廷正在收复襄阳府,那自然会坚持到底。”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秦朗的样子,这次秦朗总算是认真在听了。于是,他继续说道:“第二,襄阳府原本是衔接南北的重要枢纽,齐人攻占了这里,自然是为了迎合金人的要求,阻断我军与川陕的联系。而如果我们重新收复了襄阳府,对齐人是一种打击,对金人也同样会造成心理阴影。金人知道,一旦襄阳府重归朝廷,那金人在陕西极有可能会面临两面夹击的局面,所以作战时总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心一意。”

    秦朗点了点头,他明白韩元清的意思,其实韩元清的意思就是在进攻襄阳府的同时,已经再给吴阶一种精神上的援助,同时也是再给金人一种精神上的打击。

    他问道:“那第三点是什么?”

    韩元清微微一笑,回答了道;“襄阳府本来便是我大宋的疆土,如今江南有多少北方的志士们,期待着朝廷能有所作为,哪怕是一丝一毫的收复故土,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信心和一种鼓舞。因此,相对于绕道长沙去支援川蜀,打通襄阳府这条道路则更有战略意义。”

    秦朗深深的点了点头,不过他依然还有一些疑虑,于是问道:“听成廉你这么说,倒是要自己亲自上阵了?可是,你现在手里没有一兵一卒,朝廷也不会相信你这个新面孔,怎么可能放心派兵给你呢?”

    韩元清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有考虑,甚至可以说这个问题是他最先考虑的。确实,当今圣上是最忌讳在外带兵的将领,诸如韩世忠、岳飞等势力巨大的将领,时时刻刻都是饱受质疑的。他现在一没权势,二没名声,怎么可能获得圣上的信任。

    不过,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接手现成的兵力,自己的计划便是打算只求一个头衔,然后带着头衔去自己募兵。

    其实韩元清先前所说的进攻襄阳府的战略意义,真正的原作者并不是他自己,而恰恰就是顶顶大明的岳飞岳爷爷给宋高宗上疏的陈词,这也正是历史上岳飞收复襄阳府的前因。

    岳飞此时还在江州,差不多也听说了陕西沦陷的消息,只不过江州距离临安较远,他给朝廷的建议可能还要等个把月才能送到。

    因此韩元清就占了天时地利,先一步把这个意见提了出来。

    当然,他的目的并不是要与岳爷爷争功劳,只是希望能得到朝廷的注意,让朝廷委任自己也参与收复襄阳府的战役。他现在委托秦老相公将这份陈述上奏到朝廷,朝廷十之八九不会看得太重,但是等到下个月岳飞的奏折到了,两道奏折在一起,就能体现这次作战的重要性了。

    到时候,圣上一定会以为他既然能与岳飞不谋而合,自然也是一个将才,更何况委任一个虚衔而不给兵也不是什么难事,势必会让自己与岳飞一同北上,去执行收复襄阳府的战役。

    韩元清一直都渴望着与岳飞并肩作战,到时候岳飞可以打头阵,自己一边可以出谋划策,一边招兵买马。等岳飞拿下了襄阳府之后,他便可以直接带募集好的兵力,前往四川与吴阶会合,共同抗击完颜宗弼的大军。

    这整整一套计划对于他来说简直是百密而无一疏,只有有兵在手,自己便能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业来!

    当即,他向秦老相公说了道:“其实在下也知道,朝廷眼下对在外将兵的将领多有不放心,而且在下不过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辈,根本不可能得到官家的信任。不过这也无妨,在下只求秦老相公能为在下讨得一个名份,在下自然能自力更生。”

    秦朗缓缓的吸了一口气,深思了一下韩元清的这番话,立刻明白了过来。他说道:“你是想自己招募兵丁,组建军队吗?”

    韩元清也不隐瞒,欠身答道:“正是如此。”

    秦朗显得有些犹豫和为难,说道:“你可知道,就算为你讨一个团练使、制置使之类的官职,那也是十分不容易。自从官家遭遇了苗刘之变以后,对将兵的官职把控十分严格。更何况,就算让你当上了团练使、制置使,你哪里有银子、有粮草去招兵买马吗?纵然老夫砸锅卖铁,把整个节度使府都给卖了,也不够你凑一个营的兵力。”

    韩元清是知道“苗刘之变”这件事的,很多历史学家经过分析考证,认为“苗牛之变”的发生,对宋高宗日后要杀死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这四位中兴之将,有着间接的原因。

    “苗刘之变”指的便是建炎三年,患从统制苗傅、威州刺史刘正彦两个人,密谋之后发动的一次兵变。当然这场兵变并不是为了弑君夺权,兵变的初衷是因为宋高宗软弱无能,面对金军南侵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的选择逃跑和议和,导致了黄河以北全部沦陷。不过因为宋高宗是皇上,苗傅和刘正彦不可能把矛头直接的指向皇上,于是就声称宋高宗身边的太监王渊蛊惑君上逃跑,要将王渊抓来正法。

    当时因为身为患从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手里掌控着所有禁军将士,在他们的煽动下,这些禁军将士早就积怨已久,于是一下子就爆发了出来。他们先率领禁军在王渊出行的路上伏击了王渊,将其乱刀劈死,然后又兵分两路,一路包围皇上行宫,另外一路在城中大肆捕杀宦官。

    包围行宫之后,苗傅和刘正彦便胁迫宋高宗传位给三岁的皇子赵旉,并请出了隆佑皇太后垂帘听政。

    然而三个月之后,苗刘之变的消息传了出来,在前线抵抗金人的诸多将军和使臣们(即节度使、宣抚使、制置使等武官使臣)顿时大惊不已。当时身为礼部侍郎的张浚与枢密院知事的吕颐浩,马上决定发兵勤王。两个人找来了带兵的韩世忠和刘光世,率领兵马立刻向杭州赶去。

    在这个时候,苗傅和刘正彦又犯了糊涂,在听说韩世忠和刘光世要来勤王之后,立刻就吓得不行。他们本以为做了好事,并没有谋反的意思,现在却变成了贼人。当即,他们决定让皇上封自己一个在外的官职,调离京城,企图平息这件事。

    皇上被他们威胁着,自然只能照办,给了他们两个一人一个大官,让他们离开杭州赶紧走人。于是这个两个天真的人,兴高采烈的便走马上任去了。可是他们还没抵达领地,便被张浚和韩世忠拦截下来,当场正法。

    经过了“苗刘之变”之后,宋高宗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越来越不信任武将了。因此在十多年之后绍兴第一次议和结束时,宋高宗便要下定决心铲除所有带兵之将,而中兴四将便成了首要目标。

    不过最终,因为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都是有瑕疵的人,一个贪图名利、一个胆小怕事还有一个更是视财如命,所以宋高宗便用名利、安逸和钱财收买了这三个人。到头来唯有岳飞正直清明,什么都不贪,反倒被陷害而死。

    韩元清从容镇定的笑了笑,说道:“秦老相公无需多虑,在下自然有生财之道。更何况,正是因为在下现在没钱,所有皇上才会更放心在下,这样一来倒是为在下讨得一个名份更有帮助了。”

    秦朗连忙问道:“成廉,你有什么生财之道?前些日子你酿酒,确实赚了不少银子,但是因为这酒是物以稀为贵,所以产量不高,目前这银子入库的也不过三、四万银子而已,这些钱哪里够呀?”

    韩元清其实他现在只有一个生财之道的轮廓,到时候也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虽然这么一来显得很仓促,但是如果不走出这第一步,那该如何走得更远?于是,他微微的笑了笑,故作神秘的说道:“秦老相公请恕在下先卖一个关子了,不过请秦老相公您放心,在下绝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秦朗沉思了起来,显然还是有一些犹豫。不过他想到自己曾经说过,会支持韩元清做一番事业,连秦芷薇的婚事都做出了口头承诺。此外,他对于韩元清选择外出带兵也早有心理准备,眼下可是无法拒绝的。

    最终,他缓缓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老夫中午便拟一道折子,把你的思路陈述上去,明天便递交到朝里去。”

    韩元清听了这话,心中大喜不已,连忙躬身谢了道:“多谢秦老相公了,秦老相公的恩德,在下没齿难忘!!在下若是在前线立了战功,这全部是拜秦老相公所赐。”

    他说出这番话,就是提前向秦朗许下了承诺,自己是代表秦朗的政治利益,日后不管自己的军队发展到什么样子,在朝中都是以秦朗马首是瞻。

    给读者的话:

    我承认《官居一品》很好看,因为我一直在追看!小弟写书经验不足,只有斩月官人、心昭官人、乌龟娘子等等小众朋友,但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