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宋征途 > 123章 进言失误

123章 进言失误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杨文兴笑着说道:“一则是秦老相公的意思,二则也是府上韩成廉韩判官的意思。此外,韩判官还知道王公公整日劳累,所以特意留了一坛绝世之酿的天上酒,赠予王公公享用。”

    王公公听了这话,立刻两眼冒光了起来。这四个月来,秦府只在上个月上贡了一坛天上酒,据说官家喝完这酒之后红光满面,雄气大发。如今这天上酒也只有那一次抛头露面的时候,至今便再也没有消息。官家曾经催问了好几次,秦府这边只答道天上酒工艺更复杂,一个月最多只出一坛,有时候连一坛都出不了。

    因此,天上酒已经在皇宫中成了传说级别的好酒了,目前全天下也只有赵官家一个人尝过。当然韩元清前几天天与海棠、麝月所喝的那一坛天上酒,外人自然是不知道这个消息的。

    现在韩元清赠了一瓶天上酒给王公公,那王公公简直就是与皇上享受同样待遇的人了,他自然是欣喜不已。只怕单单这一坛天上酒,就已经大大超过了那五百两纹银的价值了!

    王公公立刻眯着眼睛笑了起来,连忙说道:“这怎么使得呀,呵呵呵呵,洒家无功不受禄呀,韩小相公这般心意,洒家如何受得?”

    杨文兴哈哈笑了笑,说道:“受得,受得,王公公是圣上跟前的人,韩判官早就想与您结识一番呢。”

    王公公眼睛转了转,立刻就知道杨文兴和韩元清送自己银子和酒,必定是另有所图。他身为宫中的人,本来就是靠近水楼台的便利,来赚点小外快,若是能帮上的忙,自然就顺手帮一把,若是帮不上的,也可以借口托词,反正又不在乎得罪不得罪人。

    于是,他笑眯眯的问了道:“杨干事,这……韩小相公莫不是最近遇到了什么难处,需要洒家帮上忙的地方吧?”

    杨文兴依然傻乎乎的笑着,说道:“王公公真是明晓的人呀。不过,其实咱家的韩判官也没什么大难处,只是前不久韩判官与秦老相公闲聊了一阵,聊的还是关于那陕西告急的事情。王公公也许您还不知道,咱家的韩判官以前可是在襄阳府带过兵、打过仗的,自然是懂得一些战略和局势。”

    王公公一边听着一边微微点了点头,叹然的说道:“原来韩小相公还有这等经历呀!唉,果然是文武全才呢。”

    杨文兴知道王公公只是说的客套话,于是没有理会,接着说道:“正是因为有这层经历,所以韩判官与秦老相公谈话的时候,就指出了陕西危急的一些要害之处。而秦老相公听了这些要害之处,顿时也深感认同,眼下朝廷和民间都人心惶惶,因此秦老相公本着排忧解难之心,便将韩判官的意见写了一道折子递到朝里去了。”

    王公公其实对什么陕西告急的事情一点都不在乎,反正大难临头就到处跑,大不了就跟着官家再到海上躲避一阵子。不过他依然耐着性子,叹声的说道:“秦老相公和韩小相公正是思国思民呀,这等忠心可昭日月。”

    杨文兴笑了笑,说道:“其实问题便出在这里了。韩判官不过是节度使府上的判官而已,因此很担心朝中一些大臣会对这折子有所轻视。当然,轻视那还是小事,就怕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抨击韩判官乱议朝政呀。因此,还希望王公公从中翰旋一番,圣上采纳不采纳折子上的意见那无关紧要,最紧要的还是不要生出事端。”

    王公公思考了一番,为难的说道:“只是,这递折子是中书省和内侍省的事情呀,洒家不过是负责御膳房这一块,八竿子打不着关系呀。不过………若是韩小相公肯再出点钱,洒家倒是可以帮忙疏通一下关系,让中书省那边将折子扣下来。”

    杨文兴连忙说道:“呵呵,其实韩判官并不是这个意思。折子不过扣下来还是递到圣上面前,都是会经过专人审查的,这事可是跑不了的。因此,韩判官只求王公公能找机会在圣上面前为韩判官美言几句,只说韩判官不是有意乱议朝政便成了。”

    王公公怔了怔,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原来就是这样的事呀?放心吧,放心吧,这等小事洒家自然记在了心上,一定找机会与官家为韩小相公美言几句了。”

    杨文兴总算舒了一口气,笑着说道:“那就有劳王公公了。”

    王公公罢了罢手,说道:“哪里的话,哪里的话,小事一桩嘛。”

    对于他们这些宦官来说,在圣上面前随便美言几句,其实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而且就算没什么效果那也不关他们的事情,反正该说的都说了。尤其还是韩元清这样的人,自己就算找借口美言也容易,完全可以就从这些好酒介入话题,顺道提及这件事再美言几句,方便又快捷。

    王公公将银子和酒都藏在了装着贡酒的车子上,反正这些东西到了御膳房是要停下来的,那个时候自己就能将东西卸下来了。

    杨文兴一直陪着王公公走到了公府外面,才送别了王公公,折返了回来。他立刻就去见了韩元清,将这件事办妥了的消息告诉了一下。

    现在韩元清要做的便是等待消息了。

    --

    却说这天晚上,宋高宗赵构在御花园写了一下午的书法,与几个爱卿闲聊了一些书法上的事情,然后才带着一身疲倦回到了寝宫。其实这些天他虽然很担忧陕西的问题,可是担心也没有用,反正自己早已经习惯担心受怕了。若是金人真的打倒了江南,也只能故技重施,乘船去海上躲避几日好了。

    赵构刚刚回到寝宫,准备休息一番,却看到内侍省的太监在书桌前正在打理。他不用多想什么,便知道又是今日的奏折送了过来。本来这些奏折应该是送到御书房,而不是寝宫这边的书房,但是这连续几日的时间,他早朝过后便没有去勤政殿,堆积了的折子没人批理不是办法,最终中书省只好让人将折子送到寝宫来。

    若是平常这事,他倒也不在意这些折子,任由它们搁在那里就算了。反正大事有宰相来审核,小事由中书省代批,除非是关涉到极大的问题才会送到自己这边来。可是眼下极大的问题无非就是陕西告急的事情,这个问题自己若是有办法解决,早就批复回去了。

    他叹了一口气,在寝宫的一张三屏风座椅上躺了下来,面路忧伤。

    这时,一个小太监在旁边犹豫了半晌,才小心翼翼的开口说了道:“官家,内务府今天有一张清单,还请官家您过目一番。”

    赵构现在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唯独对内务府这个没有任何可担忧的地方,倒是勉强愿意听一听。内务府的清单,无非也就是这数月之内各地送来的稀奇玩意,自己对这些东西还是有几分兴致的。他赖洋洋的说道:“念给朕听。”

    小太监于是取来了一张单子,开始对着单子念了道,将上面罗列的所有物品名称、数量以及什么时候送达的信息都说了一遍。

    赵构听完了之后,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

    小太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退到了一旁。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赵构忽然想到了一件事,于是问了道:“秦府送来的酒可曾到了吗?”

    小太监连忙回答了道:“回官家,已经到了,刚才单子上念过了。一共是秦府大曲十坛、郎酒两坛。”

    赵构皱了皱眉头,说道:“怎么了,宋河粮液这个月竟然一坛都没了?唉,唉!御膳房可曾询问过那天上酒的消息吗?”

    小太监尴尬无比,唯唯诺诺的回答了道:“这,奴才不知呀!若是官家要询问,奴才立刻就去问王公公。”

    赵构叹了一口气,想要说些什么,可是最终又欲言又止。他就在几年前的苗刘之变时,因为受到了惊吓,目前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个隐疾一直都是心头上的重结。三年前自从唯一的皇子夭折之后,这个病症就更是成了苦恼。

    君上无后,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几年来,他一直都在暗寻名医和道士,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可是一来这个病症难以启齿,二来则是病症太过疑难,不能名目张大的向天下招募能士,而目前的医生和道士也都束手无策!真是太让人心急了。

    不过几个月前秦府送来的天上酒,赵构在喝过之后觉得自己身体一下子活跃了不少,倒是在生理上有了几分恢复的感觉。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但是他却相信,这酒既然被称为是药膳之酒,肯定是有疗效的,而且喝过之后有那么明显的感觉,这是不可否认的。

    因此,他一直都在催促秦府快点酿造天上酒,只是苦于隐疾的原因,没有告诉秦府究竟为什么要喝这酒。

    给读者的话:

    龟龟娘子,心昭官人,斩月官人,55555,你们都是好人!感动,我会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