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宋征途 > 125章 决议出征

125章 决议出征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有些疑惑的说道:“可是,朕怎么觉得,这折子好像以前有阅过,上面提到以襄阳府来缓解陕西的方案,朕脑海里明明是有印象的。”

    赵鼎新微微笑了笑,说道:“回官家,在半个月前光化军节度使秦朗曾经上过遇到折子,虽然是转述其府上判官韩元清的意见,但是折子上的内容与方阵竟然跟岳太尉这份折子不谋而合。想必官家所说的印象,便是因为阅过秦老相公的折子了。”

    赵构这才想了起来,恍然大悟的笑了笑,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这韩元清竟然也是一个将才,朕以前只不过以为他是一个酿酒判官而已,看来我大宋是人才辈出了。韩元清能与岳爱卿的意见不谋而合,看来陕西之事的关键所在,果然是在襄阳府这一环节上了。”

    赵鼎新立刻附和的说道:“官家明鉴,正是如此。臣斗胆请奏,准许岳元帅的策略,即日要求岳元帅整顿兵马,限期收复襄阳府。”

    赵构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而却迟疑的说道:“赵爱卿所言极是,只是出兵乃是大事,可不能就这么草率而为之,待朕仔细思索一阵之后再作定夺吧。”

    赵鼎新有些着急,连忙说道:“官家,陕西已经迫在眉睫,吴元帅手里只有5000不到的兵力苦苦坚守着汉中。从陕西沦陷到如今,已经快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兵贵神速,再者吴元帅在汉中也是需要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来鼓舞士气。还请官家现在就定夺下来吧。”

    赵构其实现在很不想定夺,但凡对于出兵的大事,他都会小心翼翼、无比谨慎。因为对于他来说,他只想过一个太平的小日子,无论是向金人称臣还是称叔,都是无所谓的事情。所以,他一直不想得罪金人,只要能勉勉强强保住大宋的半壁江山便可以了。

    不过对于宰相赵鼎新,赵构还是有所畏惧的,或者说历朝历代的郡王对宰相都是顾虑不已的。宋朝在开国的时候,太祖就订下了规矩,不杀文官,所以文官士大夫是相当嚣张的,常常都敢顶撞皇上。

    自从秦朝统一中国以来,相权与君权的关系就渐渐有所形成了。到了唐朝之后,几乎便形成了相权与君权分庭抗争的局面。

    就好比现在,赵构明显就是不请愿立刻定夺出兵襄阳府的事情,但是如果赵鼎新坚持要立刻决定,这君与臣要么就僵持下去,要么是君向臣妥协。因为赵鼎新知道圣上是不会杀死自己的,大不了就跟你耗到底,一直耗到你妥协为止。

    赵构此时很为难,看了一眼朝廷上的其他大臣们,希望他们都能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与此同时,赵鼎新也发现了赵构的意图,他直接转过身向其他大臣们使了一个眼色,当即主战派的大臣们都纷纷上前,叫嚷着希望赵构能立刻下定决心,这件事决计不能再托了。

    此时赵构算是明白了过来,朝廷之上的大臣们,大多数都是赵鼎新提拔起来的主战派官员,那些顽固的主和派大部分都被打压贬官了,剩下一些不吭声的要么就是中立派,要么就是位卑不敢言。

    面对主战派大臣们的施压,赵构觉得很是无可奈何,自己这个皇帝一点皇威都没有,真是太没意思了。其实他应该想到,历代的先皇之所以能有盛世明君的出现,那正是因为他们都懂得真正的御下之术,完美的处理君臣关系,也是一门极大的学问。

    他依然犹豫着,说道:“这出兵之事,前前后后需要许多调度,总是需要时间来准备的嘛!容后再议,朕又没有说不议了。”

    赵鼎新知道官家心中顾虑的是什么,于是进一步说道:“官家,襄阳府目前是被齐军占领,齐军又非金人,何必惧怕他们?眼下京西南路许多老百姓,都是从齐国逃出来的,他们对齐人胡作非为、仗势欺人的统治,早有不满。如今咱们攻打襄阳府,不单单是收复故土,更是顺应民心呀。”

    赵构听了这番话,深深思考了一番,觉得言之有理,反正打得是齐人又不是金人,再说自己早就听说金人对齐国很是不满了。他缓缓的点了点头,脸色有了一些舒缓。

    赵鼎新见赵构依然还有疑虑,知道了是赵构的心病又犯了。当即他思考了一阵,立刻说了道:“官家,前不久秦老相公的折子里,说要保举韩元清为光化军制置使。以臣下之见,这个保举还是可以准许的。等到岳元帅收复襄阳府之后,岳家军必然会分兵驻守襄阳府六郡,到时候便可将岳家军驻守光化军的一部交由韩元清节制。毕竟韩元清也是有先见之明的人,而且又在襄阳府带过兵,也算是朝廷培养一个后起之秀了!!”

    说到这里,赵构倒是不动神色,相反一些大臣们却开始议论纷纷了。

    这韩元清不过是一个酿酒判官,怎么一下子就把他从判官的位置上提拔到了制置使?要说韩元清这小子何德何能,名不见经传,又没有什么靠山,仅仅只是秦朗一个跟班的而已。

    赵鼎新没有理会这些大臣们的议论,毕竟在庙堂之上,他的话语权是仅仅次于皇上的,只要自己拍板了,这些大臣们发牢骚也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进而又说了道:“官家,其实臣已经打听过了。韩元清之所以要陈述政见,其实是想一展拳脚,混一个功成名就,然后迎娶秦老相公之女秦小娘子。”

    这一句话也许旁人不知道,但是赵构听了之后,脸色立刻舒坦了不少。他知道如果让韩元清外出将兵,秦朗则留在临安,那秦家小娘子便是韩元清的弱点了。只要秦家小娘们在自己的掌控之中,韩元清便绝不会有谋反之意。

    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最终决定了下来,说道:“如此,那朕便准了。赵爱卿你便拟一道圣旨,将这两件事都给办妥了便是。”

    赵鼎新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道:“圣上英明。”

    --

    三天之后,秦府就接到了圣旨。当然早先就有人放出了消息,这是为了让秦府做好迎接圣旨的准备。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高宠和杨文兴两个倒是心奋不已,而韩元清却是意料之中,所以显得很淡定。他只是吩咐了高宠和杨文兴,各自去做好准备,召集起来以前左营的旧部,将这些人编成自己的中军卫队,虽然只有五十多人,但好歹也是自己白手起家的资本。

    在接过圣旨以及制置使官印、官袍等一应物件之后,韩元清便正式从节度使府上的判官成为能够执掌一方军政大权的制置使了。

    当然,制置使只是一个临时的官职,虽然在性质上与节度使、宣抚使有一定相似的地方,但是实质上却还是有所不同。节度使和宣抚使是掌管一个大区的军事与政事的大权,对于军事与政事都是有绝对命令的权力。但是制置使虽然名义上也管理辖区的军政权,只是大多时候更偏重于军权。

    而且制置使也分大小,在同一个地区里甚至有许多制置使。比如当年宰相赵鼎新出任江西制置大使,而岳飞则是江西制置使,正是因为有了“大”这个字,所以岳飞是属于赵鼎新的属下。

    如今朝廷提拔韩元清为光化军制置使,光化军是襄阳府六郡之一,因此他的这个制置使等级单位只是属于县级军政长官。更重要的是,光化军现在还在敌人手里,也就是说这个职位不过是一个空头的,只有等到光化军被收复之后才能上任。

    不过韩元清已经心满意足了,或许自己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平步青云的制置使了。要知道岳飞从一个小小准备将熬到制置使这个位置,足足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同时大大小小打了几十仗。而自己只不过是投机取巧,钻了一个小空子,就从毫无资历、毫无战功的状况下,被一下子提拔了起来,不可不谓之幸运了。

    只是这几天,秦朗似乎并没有什么高兴的地方。

    韩元清在接过圣旨之后的第二天,便是找到了秦朗,打算向其道谢一番。这一日清晨,秦朗依然在后花园拿着小锄头玩弄盆景。韩元清在进来之后,侍奉在秦朗左右的下人们都向其行了郑重的礼仪,毕竟现在他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了。

    秦朗回头看了韩元清一眼,然后淡然的说了道:“原来是韩小相公呀。”

    韩元清听到秦朗这么称呼自己,一下子就有些尴尬了,他立刻说道:“秦老相公何出此言?若非秦老相公相助,在下岂能有今天,在下怎敢在老相公面前称相公呢?”

    秦朗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已经不是老夫府上的判官了,自然自然是不能像以前那般上司下属的关系。如今你心愿已经达成,自当是要好好努力呀。”

    韩元清欠身应答:“在下自然会谨记秦老相公的嘱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