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宋征途 > 235陆军学堂

235陆军学堂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事好办,我会派遣一个营的兵力长期驻扎在铁矿山那边,你们则可以慢慢去勘测。我给你们一个时间,一个月之后矿场必须开设起来。”韩元清正色的说了道。

    “这……应该没问题的。”科学院次长简单的推算了一下,觉得一个月的时间还算充裕,于是说了道。

    韩元清点了点头,说道:“如此那就最好不过了。矿场开办起来之后,所有矿工归属在科学院来节制。如果你们管理不方便,可以另外建立一个下属部门,就叫作‘矿务部’,我尽量安排一些行政人员来协助你们管理部门政务。”

    众工匠都点头同意了下来。

    接下来,韩元清便与工匠商讨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矿工的工作作息、人数补充已经到时候是驻扎在铁矿山还是另外想办法。一直谈到下午,总算有一些雏形。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将铁矿山那边开发成一个小城镇,虽然铁矿山的位置接近齐国,可是有深山野林的屏障,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一旦铁矿山附近发展成为了小镇,到时候开采出来的铁矿能剩下不少人力进行运输,完全就可以就地炼化。

    除此之外,矿井内部安全也是一项重大的问题。韩元清强调人命诚可贵,无论在什么情况之下,一定要重视矿工的安全。当然他也很清楚,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根本就没办法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

    当天晚上,韩元清又派人去城外军营,将高宠和毕进叫进城来,吩咐他们三天之后派出一个营的兵力进驻铁矿山。铁矿山后面本来就有一个山匪寨子,经过围剿之后,这个寨子并没有被摧毁,士兵们就可以暂且住在这个寨子里面。

    同时,他还让高宠和毕进进行安排,每过两个月的时间,派遣另外一个营接替驻防。这样可以避免士兵们长期蹲守在深山之中,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负担。

    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科学院已经在光化军城内公布了招募矿工的消息。

    李小鱼和李旭中已经拟出了一份矿工管理的草案,其中包裹矿工的待遇、工作作息、突发情况应对措施等等,几乎他们所以能想到的方面都考虑进去了。而且矿工的待遇也是经过详细评估,结合了目前市场价格而制订出来的。

    工钱是按照一个月来结,这一点是韩元清提出来的。古代的工钱结算是没有统一的,通常来说官员是按照年俸来给(用米代替),民间的情况就更复杂了。因此,他统一了光化军工钱条例,所有行业都必须月结工钱,包裹官府也是一样。

    科学院颁布的招工条例,便是依据这个草案而来的。

    为了筹备开采和管理,科学院按照韩元清的建议,在部门之下成立一个矿务部,专门负责管理矿场的运营工作。

    光化军老百姓在看到官府招募工人的消息之后,响应的人非常之多。

    在古代最大的产业是农业,光化军虽然给每个老百姓都安排了土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从事农耕,而且目前也不是农耕的季节,再者农耕是一个长期作业的活,忙碌一年之后才能有收益。

    而当上了工人就不一样了,每个月都有工钱,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解决温饱问题,何乐而不为。

    仅仅两天之后,矿务部就招募到了300多名矿工。因为目前还不确定铁矿山能容纳多少人开采,所以对招募的工作并没有明确指标。等到铁矿山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如果人数太多可以筛选一部分;只多一部分的话,可以分配成两支开采队伍,轮流开采;至于人少了的话,还可以继续招募。

    在科学院前去深入调查铁矿石的这段时间,科学院留守的工匠依然在努力的工作着。他们召集了许多学徒,加紧生产采矿的工具,以及将蒸汽机改造成适合进入矿场的工作机器。除此之外,民政司也在城内号召老百姓们兴办一些冶炼铁矿石的工厂。

    前期在铁矿山没有完全发展成小镇之前,矿石必须是运回到光化军城内来冶炼。

    当然民政司的此举,也是想借用铁矿山的资源,来带动民间工业的发展而已。

    --

    转眼间进入了八月。气候渐渐转凉,已是秋季了。

    经过一番筹备和发展,光化军在这个八月份获得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是官学学堂正式开课,第一批申请入学的学生到达了100多人,其中大多是一些少年儿童,至于青年们要么得忙着重振家业,要么就已经被光化军制置使府衙招募为吏员了。

    年少的学生倒还方便一些,因为官学本来就缺少课本,若真是要读经史子集的话,只怕十个人看一本书都不够用。而这些孩子是从启蒙教育开始,也就是教他们读书识字就可以了,通常是要求背诵《千字文》、《百家姓》和《三字经》这三本书,但如今课本不够用,只要是一本书都可以拿来让这些小孩们认字。

    除了官学之外,光化军陆军军官学堂也成立了。

    为了军官学堂的事情,韩元清在前段时间还来往襄阳城好几趟,专门与岳大帅商议,请一些岳家军的大将到学堂来讲授战略经验。

    军官学堂没有固定学习地址,主课堂暂时是在军营里,随便搭了几个帐篷就可以了。第一批学员都是军营中主将推荐的兵士,人数不多,只有五十五个人。不过这五十五个人也算是精挑细选,大多是能识字的。

    军官学堂主要以四个教育方面来授课:

    第一就是提高学员的文化素质,自然就是让他们读书认字;第二就是教授《孙子兵法》篇章,并非是让他们能领悟其中奥义,而是让学员们能知道《孙子兵法》各个篇章的意思,说白了就是翻译《孙子兵法》而已;

    第三个方面是政治熏陶,向军官灌输一些“忠、义、信、勇”的道理,这个方面便是请官学的老夫子来授课;至于第四个方面,就是实战演习,通常是让学员自由发挥领导能力,也会让岳家军有丰富经验的将领来指导。

    军官学堂暂时只开设速成班,一期为四个月时间。

    等到日后条件成熟了,军官学堂还会增设正则班(常规班)和深造班。

    --

    又过了半个月的时间,光化军民间第一所纺织厂成立了。这是光化军老百姓自己集资开办的一所工厂,当然也是响应了官府筹备冬天衣衫的号召。纺织厂虽然比较简陋,而且大部分原材料还要从襄阳城购买回来,然后利用手工缝制出一套套成衣。

    因为秋天来了,冬天也不会太远。

    光化军的老百姓们正是需要过冬衣衫的时候。纺织厂生产出来的所有衣衫,是暂时赊账方式卖给老百姓,当然中间自然是官府出面作保。所有赊账的衣衫,必须在明年开春之前偿还所欠的钱财,否则官府将收回土地做为惩罚。

    其实一件衣衫的价钱不算太贵,韩元清相信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光化军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收入,偿还债务还是不在话下的。

    除此之外,黑商队也在这段时间找到了韩元清,要求立刻在光化军购买一片土地,用来修建仓库和商队据点。

    经过一番交涉,黑商队与韩元清达成了协议,在光化军城北的郊区,拨出面积一百亩的空闲地,以一次性出售的方式卖给黑商队。同时在这一百亩的空闲地上,黑商队拥有绝对主权,谁敢擅闯可以先斩后奏。

    听到这个要求之后,韩元清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黑商队的观念与几百年的美国十分相似了,这样强调土地所有权。当然,黑商队这么做是有自己的道理的,这一点他也能理解,毕竟黑商队进行的走私买卖,许多不能公开露面的商品都得严加保密,绝不能露出任何马脚。

    这一百亩地黑商队以3000两白银的价格卖下,这个数字算得上比较庞大了。在光化军这样边境城市,土地其实是不值钱的,以3000两的价格甚至可以在临安城买下上等良田一百亩。

    韩元清在接到这笔银子之后,心中虽然有些奇怪,可是既然黑商队财大气粗愿意给这么多,自己正好缺银子,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并没有多询问什么原因。

    此外,黑商队修建货仓的工程,也是就地在光化军招募人力,这样又临时解决了光化军老百姓的一部分就业问题。

    七月月底的时候,铁矿石的所有工序都完成了。

    经过长达十天的勘测,这个矿洞发生过好几次坍塌,有几条矿脉已经被掩埋了,只剩下两条不算富裕的矿脉还能继续开采。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蒸汽机已经改装成了挖掘机,随时都可以打通那几条被掩埋的矿脉。

    经过工匠们的裁定,这座矿山可以容纳150人同时开采,而招募的矿工已经达到了500多人。不过矿务部并没有对这些工匠进行筛选,而是全部录用了。按照150人为一个工作队伍,一共分成了三支队伍,每天一支队伍只工作四个时辰,轮换着来进行开采,全天十二个时辰不间断。

    多余的五十个工人,则被调来负责矿工们的后勤工作,以及运输矿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