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大宋征途 > 240财源

240财源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韩元清将厂址选择在了城外的南县城。如今冶炼工坊、襄阳军械所都是开办在这个县城里面,按照他对光化军城市的规划,城内要发展成繁华的商业地区,而南县城因为比较靠后,遇到什么情况时也比较安全,故而所有工业则设置在这里。

    加工厂的名字暂定为“光化军官方综合加工厂”。

    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因为对于韩元清来说,这个加工厂不一定仅仅是加工美酒。等到日后发展壮大了起来,加工食物,加工纺织物,加工建材,甚至修复兵器、盔甲都是可以的。

    要想酿造秦府大曲,关键还是在蒸馏器上。不过这个问题对于韩元清来说是小问题,他从临安带来的十三个工匠,就是打造第一台蒸馏器起家的。他立刻通知了科学院,让科学院尽快将再制造几台蒸馏器出来。为此,他还特意把当年蒸馏器的图纸找了出来,派人送到了科学院去了。

    韩元清将所有自己发明创造的图纸都保留着,用一个夹板整理收拾了起来。他一直都在想,指不准几百年之后,这些图纸就会成为科学界的古董,所有人都会知道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什么具有突破性的东西。

    当然,也许几百年后某某棒子国也会进行考证,他韩某某因为姓韩,所以是来自某某棒子国家。

    科学院的工匠自然不会多问什么,既然韩使君有要求,他们就照办好了。

    五天之后,科学院利用目前仅有的材料,只能制造了三台蒸馏器。不过这一批蒸馏器相对于临安的那一批蒸馏器,无论是质量还是密封性上,都有极大的改善。相信所酿造出的酒,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超过临安的酒。

    当蒸馏器出来之后,韩元清则要开始忙碌着寻找需要加工的目标客户了。

    其实在制造蒸馏器的这五天时间里,韩元清已经开始到处走动了。这是他上任光化军制置使以来,第一次离开光化军。他先去了襄阳城,拜会了岳飞以及其他襄阳城的豪族名士!!

    除了在见岳飞的时候,只是闲聊了一下其他情况,比如接下来会有什么打算,同时表达岳飞对光化军的感谢而已。而在见其他豪族名士时,则直接进入了正题,与这些人攀谈起临安城著名的美酒秦府大曲的情况。

    经过一番了解,韩元清这才知道,原来临安城的秦府大曲果然早已经是声名远扬。

    这些豪族名士虽然没有亲自尝过,但是还是颇有耳闻的。而且还听说,自从韩元清离开秦府之后,秦府大曲的酒产量少了不少,以至于价格疯涨了起来。

    韩元清倒是不曾关系秦府大曲为什么会减产,他在听到这里之后,直截了当就告诉了这些豪族名士自己的来意,表明自己知道秦府大曲的配房,可以将这些上等极品的好酒在这里酿造出来。

    这些豪族名士听到这个消息,都有些惊讶,如今襄阳府刚刚经历战事不到半年,韩元清竟然就有酿酒的心思?不过他们也不管那么多,反正传说中的美酒总不能不尝,至于韩元清是什么目的,只要不是太坏都能接受。

    韩元清告诉这些人,他现在什么都不要,只要这些人给自己原料,数日之后就能酿出美酒来了。他是故意暂不收加工费的,因为第一阶段是要打造自己的名声。

    一旦消息散播出去,越来越多人来找自己酿酒,那时候就可以堂而皇之以加工程序繁复,没办法加工那么多数量为理由,让这些人支付加工费用了。

    豪族名士们听到这里,都觉得要求太简单了,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不过,他们觉得这点要求还是不当什么,可以先尝试一下。

    于是襄阳城出现了第一批找韩元清加工美酒的人群,虽然并不多,只要三、四个而已。但是韩元清相信,上流社会的信息是共享的,一旦自己把美酒交出给他们尝试之后,很快这个消息就会不胫而走。

    当即,韩元清列出了一大堆原材料的名单,与在临安秦府时候酿造秦府大曲的材料相同,一样都没有缺少。

    只不过襄阳城这些豪族虽然有些钱,但是原材料名单上有一些东西,有一些是季节产物,现在这个季节一时半会是找不齐全的,这让他们也没有办法。

    韩元清没有多说什么,正好这样还给了自己借口,如果酿造出来的酒不好,倒是可以推说是缺乏原材料的缘故呢。他将豪族名士们能收集到的材料照单全收,至于没有的他也说不打紧,仅仅味道会有细微的不同罢了。

    这些人只好将就就将,反正能在襄阳城喝到与秦府大曲味道相近的酒,也是一件部不容易的事情了。

    韩元清将这些原材料送到了“综合加工厂”,开始了酿造。所有工序他都亲自监督,毕竟是第一次,而且还关系到加工厂日后的名声,有必要让招募的这些工人更谨慎一些。

    加工厂招募的工人都是没有任何经验的,韩元清也不打算招募那些曾经酿造土制酒的工人,因为蒸馏器和土制酒完全是两个概念。

    三天之后,第一批蒸馏酒酿造了出来。

    韩元清亲自尝试了一下,味道果然与秦府大曲极为相似,只是味道似乎更稠了一些。他不在乎这细微的变化,赶紧将酒勾兑了出来,派人小心的送到了襄阳城去了。

    --

    五天之后,襄阳城第一批请韩元清加工美酒的名士豪族们,竟然亲自到光化军来找韩元清了。不过他们并不是空手而来,而是直接将酿造美酒的原材料套上车,连同着一起带了过来。

    看到这一幕,韩元清已然知道,这些人对自己加工出来的酒相当满意。

    经过一番攀谈,这四个名士要求韩元清酿造更多的酒来,有的说要在襄阳城贩卖,有的则说要拿去送人,还有的只说自己上瘾了。

    韩元清这时故意佯装为难,说酿酒的机器太少,不可能酿造那么多酒。并且还故意吹嘘,说酿酒的机器寿命是有限的,只能勉强的酿造几次就必须更换新机器的。如今光化军这些太穷,什么都没有,固然是造不出更多机器了。

    这四个名士一听,立刻就知道了韩元清的言外之意。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开门见山的问韩元清到底要多少钱。

    韩元清见这些人如此爽快,于是诚心打了一个折扣,只说加工出一坛酒,他要收取五两银子的加工费。五两银子一坛酒相对于临安几百两银子一坛酒确实是少了得太少,可是他可不是什么黑心商人,开出的价格是结合实际情况的。

    毕竟他只是负责加工,所有原材料都是客人供给的,凭什么还要收取六十两到几百两那么庞大的金额呢?更何况,襄阳不是临安,两处是不能比的。襄阳是边境的大城,临安是南宋的首都。

    临安的大款一抓一大把,他们愿意怎么挥霍就怎么挥霍。

    可是襄阳情况相差许多,纵然韩元清现在开出加工一坛收三十两、五十两的费用,这四个名士咬咬牙答应了下来,可是最终会在这个价格之上再加几十两转手拿去出售。不难预测,这个恐怖的价格在襄阳是绝对卖不出的。

    一旦卖不出,这些名士就亏损了。虽然他们知道这是一锤子买卖,不存在强买强卖,与韩元清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从此以后就不会再向韩元清订购加工酒了。最终影响到的还是韩元清自己的发财计划。

    这四个名士一听只要五两加工费,比临安城的便宜太远了,当即都答应了下来。

    他们说今天带来的原材料,可以酿出六十坛子的酒,他们四个人按照提供原材料的多少自己分摊这些酒以及承担相应的加工费。

    转眼间,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就进账了。

    其实韩元清第一次索要的材料本来就有些多,他故意克扣了下来。如今这所谓酿造六十坛酒的材料,实际上可以酿造八十坛。多余的酒他没有打算向襄阳城或者鄂州城去卖,而是暂时积累起来,因为他知道有一个更大的客户可以发掘。

    这个大客户就是北方金国的贵族!

    北方人嗜好喝酒是谁都知道的,而且北方人最喜欢喝的就是烈酒。恰好经过蒸馏器酿造出来的酒,度数本来就是非常高,稍微在勾兑的时候保留浓烈的度数,那俨然就是一瓶高档次的烈酒。

    等到黑商队从北方回来之后,韩元清就打算与黑商队洽谈一下这个事情。反正黑商队每年都要一去一回,如果自己每次只能等到黑商队回来时才能获利,那就大大浪费黑商队这个资源的。

    如果黑商队去时自己能赚钱,回来时自己也能赚钱,这样才是充分发挥这个资源。

    并且,照样这样推算,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光化军制置使府就会成为边境一大富裕的政府了。

    --

    很快到了十月份,天气越来越冷。

    自从暂停发放了工人的工钱以及韩元清设立了“光化军官方综合加工厂”之后,财政赤字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一个月来,加工厂所酿造的酒越来越多,他特意还拿出银子让科学院去购买材料,再次增设了五台蒸馏器。

    除了最开始的那四个襄阳城的名士,他们需要的数量越来越之外,后来又有了三、五个慕名前来的大商人,与“综合加工厂”订下了加工合同。

    韩元清经过估算,以目前客户需求量来算,“综合加工厂”每个月要生产三百五十坛酒,除了能获得一千七百五十两银子的加工费之外,还能私扣下多余原材料再生产九十坛的酒。

    虽然现在财政收入逐步增加,但是制置使府还是没有恢复给工人的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