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 刀丛佛影 > 六五、安葬石勒 平定内乱

六五、安葬石勒 平定内乱

推荐阅读: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逍遥游

一秒记住【奇书网 www.qishu.org】,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就在石弘继位的第二天七月二十三日夜里,中山王石虎、皇上石弘和已是皇太后的刘二丫等人一起做出决定:将先皇石勒偷偷埋葬。

    当时,他们一共命人组成了八支送葬队伍,抬了八口棺材从襄国的四门出发,朝东、西、南、北和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个方向前进,并且都将棺材埋在了山谷的深处。无人清楚哪个棺材里装的是石勒。

    十二天后,石虎才为石勒正式发丧。

    石弘在石虎的逼迫下下旨杀死程遐、徐光。

    少年将军冉闵跑来告诉石虎,说:“中山王殿下,有情况了。”

    石虎说:“你都监视好几个月了,也没啥异常情况啊!”

    冉闵说:“是的殿下。末将率兵奉命监视各寺院几个月来,见各寺院庙门紧闭,很少有僧侣进出。但是今日发现,净土寺一大早山门大开,跟平常大不相同,所以末将前来禀报。”

    石虎哈哈大笑:“我还以为出啥大问题了呢,原来只是净土寺庙门打开了啊?你要是说今日开门不正常的话,那他们几个月一直大门紧闭,就正常吗?哈哈哈……本王也该去见见那位圣僧了。”

    石虎等人来到净土寺门口,却见佛图澄带领几名弟子已经从寺门口迎了出来。

    佛图澄双手合十,缓缓说道:“老衲不知中山王殿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石虎又是哈哈大笑:“神僧言重了。天下哪里会有圣僧不能预知的事情呢?”

    佛图澄微微一笑:“中山王今日一游,是打从这里路过呢,还是专门看望老衲的呢?”

    石虎说道:“当然是专门拜望圣僧的,是来请神僧主持一个大事的。”

    佛图澄说道:“如果老衲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今日为先帝超度亡灵的仪式吧?”

    石虎没有感到吃惊,他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想这次只是让神僧稍微辛苦一下,过一段时间之后,圣僧将会大有作为啊,本王将会给您多加一些功课,到时候圣僧不会推辞吧?”

    佛图澄扫了石虎一眼,两眼望着炎炎夏日天空中漂浮的团团云雾,循循善诱:“阿弥陀佛!老衲说过多次,贫僧不远万里,来到东土,就是为了普度众生、弘扬佛法。只要为了苍生百姓,老衲多做一些功课又有何妨?老衲还是希望朝廷和王室都能相安无事、对黎民百姓减少杀戮为好,圣僧又怎么能推辞中山王赐给的造福百姓的缘分和机会呢?”

    中山王石虎听罢佛图澄的言论,连连点头:“是的,是的。圣僧保重,本王告辞!”便带领手下匆匆离去。

    先帝石勒的丧礼非常隆重,仪仗护卫齐备,朝廷专门选派了六十名大臣的子弟做挽歌郎,360名佛教弟子专门跟随着佛图澄大师进行了超度。

    送丧的队伍连绵几十公里,成千上万人哭天抢地,怀着感恩之心送别好皇帝石勒。最后将一口空棺埋葬在襄国城外三十里外的一块荒地上,历史上称为“虚葬”,这处陵墓称为高平陵(今邢台县百泉村附近,在东高村、西高村、南高村之间)。石勒谥号明帝,庙号为高祖。

    清光绪七年版《榆社县志》载:赵王石勒墓,在县北二十五里赵王村,墓东有庙。赵王村即因村有赵王石勒墓而得名。榆社民间传说,石勒出殡时,赵国四处发丧,四地起坟,赵王村附近的仰天村也是因气断身亡的石勒仰卧朝天,更名于仰天。

    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为了纪念这位皇帝,建造他的坟墓和“赵王庙”、“赵公庙”等不计其数。

    后人有诗为证:

    “都门长啸气凭陵,瓜割中原霸业兴。夜葬山谷谁得见,至今犹有守坟僧。”

    (元代翰林侍读学士、陵川人郝经《石勒墓》诗)

    “怒涛声震岭前松,遗恨分明寄此峰。才略空轻前代鹿,山河犹属渡江龙。英雄旧迹残碑在,客里飘蓬古墓逢。莫对荒坟便惆怅,晋家陵寝付耕农。”

    (晚清诗人张祖志曾《过赵王墓》诗)

    “寂寞荒坟列远皋,临风酌酒吊英豪。丈夫行霸轻曹马,桑梓多情学汉高。逐鹿漫夸光武比,得人时念右侯劳。汉书读罢增惆怅,成败能知愧我曹。”

    “山村古庙胜荒凉,丰沛流离意未忘。石虎养成终失计,金牛末造覆偏方。虚埋文物传疑冢,建策纵横自武乡。千载北原山下路,犹疑铁骑趣严装。”

    (晚清张其信《赵王墓》诗两首)

    “倚啸东门便不凡,乘时逐鹿到崤函。北原铁骑今销歇,墓木萧萧向桧松。”

    (清代上海人葛士达《赵王墓》诗)

    “东门贩竖啸声长,葛垒功成号赵王。千古男儿应磊落,满原铁骑亦寻常。名流尽道排王衍,壮士何人爵李阳。月冷乌啼丰沛地,山间疑冢剩苍茫。”

    (清代张廷绶《石勒墓》诗)

    石勒从开始的奴隶身份,经过自身打拼,带领“十八骑”创业,在谋士张宾、圣僧佛图澄等人的帮助下,建立后赵,实现了从奴隶到皇帝的“华丽转身”。

    石勒是中国历代少数民族中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能与其相比者,唯努尔哈赤一人而已。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个在战乱中生活的少数民族首领,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治上也有若干建树。十六国的帝王中,能有石勒这样成就的,也只有前秦王符坚。

    将石勒掩埋之后,中山王石虎加快了夺取最高领导权的步伐。

    八月,后赵国主石弘任命中山王石虎为丞相、魏王、大单于,赐加九锡,划分魏郡等十三郡作为石虎的封国,总领朝廷大小政事。

    丞相石虎赦免封国境内的囚犯。立妻子郑氏郑樱桃为魏王后,儿子石邃为魏太子,授予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录尚书事;次子石宣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封河间王;石韬为前锋将军、司隶校尉,封乐安王;石遵封齐王,石鉴封代王,石苞封乐平王。改封平原王石斌为章武王。

    石勒原先的文武官员,大都委派一些闲散的官职,而石虎的僚佐亲属,全部充任朝廷要职。有两个特殊的人物,石虎做了特殊安排——任命左司马、镇军将军、尚书夔安任职左仆射,任命尚书郭殷为右仆射。

    把太子石弘的宫室改名为崇训宫,并把太后刘氏以下的人员,全部移居此处。又挑选石勒原有的宫女、车马和服饰、金玉宝贝中美丽、精良和珍贵的,全部送入丞相府。

    镇守泰山的后赵将领石聪和谯郡太守彭彪,得知石虎作威作福,让太子即位成了傀儡之后,各自派遣使者去晋国递交了投降书。石聪本来是汉族人,因被刘太后收养而改姓石。晋朝廷派遣督护乔球和陶侃带兵救援他们。但是石虎早有防备,晋朝廷的军士还未到达,石聪等人的叛军已被石虎派来的郭太将军、麻秋将军诛灭,石聪和彭彪被杀。

    后赵刘太后有勇有谋。崇训宫里,她面对当前严峻形势,对养子、彭城王石堪说:“先帝刚刚驾崩,皇帝石弘已成惊弓之鸟,对石虎唯唯诺诺,日夜受到石虎的监视。石宏,你、我咱们恐怕也已经处在时松时紧、明里暗里的监视之下。丞相石虎如此欺压践踏我们,咱们这一大家子的灭亡,大概不会等多久了,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石堪本来是田氏子孙,后赵国主石勒收养他作为自己的儿子,为后赵的建立鞍前马后立下了汗马功劳。刘氏有胆略,作为一个贤内助,辅佐石勒建功立业。石勒经常和她共同决断军事,颇有西汉吕后的遗风,但在不妒忌这方面要远远胜过吕后。

    石堪说:“先帝原先的大臣,多数遭到疏远和排斥,少数留在朝廷的,也没有掌握军事大权,朝廷中也没有咱们能指望的人,我请求出奔兖州,挟持南阳王石恢当盟主,占据廪丘,向各地的地方长官颁布太后诏书,想法联络外地诸王,一起造反,杀掉石虎。让他们各自起兵诛灭暴逆之人,或许还可挽救。”

    刘氏说:“事情已经很急迫了,你应当迅速行动。”

    当天夜里,石堪换上平民服装,一人一骑直奔兖州。不料走到半路就暴露了身份。于是向南逃奔谯城。

    丞相石虎派部将郭太追击他。郭太带领大军在城父截获抓捕了石堪。从石堪的身上搜到了刘太后的诏书,并将石堪送回襄国。残忍的石虎先用火烧然后用刀杀死了他。

    石虎下了一道“圣旨”征召南阳王石恢到襄国“奔丧”。南阳王石恢刚进襄国东城即被捉拿,被送到崇训宫同石宏、刘太后一起关押起来。

    刘氏的图谋泄露,石虎将她废黜并杀死,尊奉石弘的母亲程氏为皇太后。

    后赵河东王石生镇守关中,石朗镇守洛阳。十月,他们听说石勒病亡,石虎夺权,并杀刘太后和彭城王石堪之后,河东王石生在关中起兵,石朗在洛阳起兵,各带兵两万举事,声言消灭石虎。

    石生、石朗都起兵讨伐丞相石虎。石生自称秦州刺史,石生派遣使者向东晋递交了降表,希望得到东晋的支持。氐族统帅蒲洪自称雍州刺史,向西依附西凉张骏。

    石虎让太子石邃留守襄国,自己带领步、骑兵七万人进攻从洛阳攻击到金墉的石朗。金墉被攻破,石朗被迫出城与石虎交锋,两人一打照面,几个回合之后,石虎便生擒石朗。然后石虎先砍掉石朗的双脚,再将石朗斩首。

    石虎随后带兵向长安进发,他让梁王石挺为前锋大都督,随行的还有丞相左长史刘隗(wei)。这个刘隗就是在东晋朝廷中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后来因为王敦造反,攻破建康城,被迫投奔石勒后赵的那位东晋著名大臣。

    石生派将军郭权率领鲜卑涉部士众二万人为前锋拒敌,石生统领大军随后出发,屯军于蒲阪。

    郭权和石挺在潼关交战。石挺大败,石挺和丞相左长史刘隗都阵亡。石虎大军被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尸体绵延三百多里地。石虎只得率领残兵败将逃往渑池。

    左仆射夔安向石虎提出建议:“殿下,石生在关中这里经营时间并不长。关中这个地方,一向是多个民族聚集,矛盾非常尖锐、复杂的地方,各个民族之间互不信任。在刘渊、刘聪统治时期这个问题就很棘手。石生的部队由各个民族杂合而成。微臣的意思是派出使者,以朝廷的名义游说各个部落首领,拉拢他们。让他们内部出现隔阂,这样石生大军将会不攻自破。”

    一席话说得石虎频频点头。

    很快鲜卑族首领经不住石虎派出的使者的利益诱惑,偷偷答应跟石虎联合,反戈攻击石生。

    于是接下来的故事就不难理解了:石虎卷土重来,向石生挑战。而石生和郭权刚摆好战阵,就从他们内部起了骚乱。鲜卑族临阵倒戈,与石虎大军里应外合、两面夹击,大肆冲击石生大军。腹背受敌的石生、郭权心中畏惧,急忙逃命而去。

    石生单骑逃奔长安。郭权收聚残兵败将,退却之后屯军于渭水拐弯处。

    在石虎的追击下,石生带领少数兵将放弃长安,隐藏于鸡头山。将军蒋英占据长安抵抗防守,石虎进兵攻击蒋英,蒋英被杀。石生的部下杀死石生向石虎投降,郭权不得已逃奔陇右。

    石虎分别命令众将继续向西向北出击。派将军麻秋讨伐已经归附张骏的氐、羌部族首领蒲洪。

    这个麻秋是个汉人,有一身的好武艺,就是长相特殊点儿:浑身是毛不算,还满脸是毛。所以很多人喊错音的话,往往把“麻将军”喊成“毛将军”。有人干脆利用谐音、模糊音,把“麻秋”将军喊成了“毛猴”将军。对此,麻秋大大咧咧,一点儿也不在乎——谁叫咱长了一身毛呢?他本想借此机会,跟蒲洪好好较量一番,显显自己的能耐,结果一身本领此时却无用武之地。

    没想到蒲洪非常识大体,为了减少部族伤亡,竟然未经打斗,非常痛快地率二万户投降了石虎。石虎拜授他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泾阳伯。

    蒲洪到达长安,受到了石虎的接见。他一看石虎待他很真诚,非常尊重他。他便劝说石虎迁徙关中的豪强和氐、羌等部落充实东方,石虎疑惑地说:“哪里这么容易啊,让他们去哪里他们就能乖乖去哪里?还要再打下去吗?”

    蒲洪把胸脯一拍,自豪地说:“哈哈,不劳丞相费心。众氐族部落都是我家的部曲,我率领他们归顺,谁敢违抗呢?”

    于是石虎听从他的建议,迁徙秦州、雍州的士民以及氐族、羌族十多万户到关东。任命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让他居住在枋头(今河南浚县),任命羌族首领姚弋仲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让他们率领部众数万人迁居到清河的滠头(今河北枣强县一带)。

    同时,石虎还命令将辽西、北平、渔阳一带的万户百姓迁徙到兖州、豫州、雍州、洛阳一带。

    石虎取得平乱大捷,返回襄国,实行大赦。后赵国主石弘下旨“命令”石虎建造魏台,完全仿效魏武帝辅佐汉朝的旧例。

    咸和九年(甲午,公元334年)三月,赵丞相石虎派部将郭敖和章武王石斌率步、骑兵四万人向西进攻郭权,屯军华阴。

    四月,陇右土著上豪族杀死郭权向郭敖、石斌投降。于是石虎命令石斌等人带领秦州三万多户民众迁徙到青州和并州。

    这个时候有个长安的守将陈良夫逃奔到黑羌,借机和北羌王薄句大勾结起来,在长安一带侵扰了北地、冯翊等地。章武王石斌、乐安王石韬合力攻击,并且打败了他们。薄句大逃奔马兰山。

    郭敖率兵乘胜追击败兵,反而中了羌人的埋伏而战败,死亡人数占所率兵力的十之七、八。石斌等人收兵回到三城。石虎派使者处死了战败的郭敖。

    据日夜监视秦王石宏的人禀报,秦王石宏大放厥词,辱骂石虎无法无天等等。石虎便将他跟石恢一起幽禁在崇训宫。

    石勒剩余的家庭成员的死期一天天逼近了。